第一范文站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作业批改的三种境界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8-12-01

  数学作业批改的三种境界曾雪--------------------------------------------------------------------------------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和研究已有七、八年时间了,对数学作业的批改,经历了三种境界,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第一境界:学生做正确的画“√”,做错了的画“×”,简单而不费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的模糊性太大,不能明确地标示出错误所在,导致学生在订正时不能迅速地发现自己错在哪儿,必须重做一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改错时的刺激强度。

  如:345+300+271=645+271=816如果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画个“×”,那么学生订正时就不能一眼看出错在哪里,而必须一步一步地检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弱化了对出错点的感知。

  在如列式计算中,像3.5与2.5的和与它们的差的积是多少?这样的题学生分别做成:

  (3.5+2.5)×(3.5-2.5)或     3.5+2.5×3.5-2.5=  5×1                 =6x1=  5                    =6假如老师都是同样给一个“×”的话,那么学生未必能找到错误的关键所在,正确地反馈自己学习中的失误点。应用题的出错点就更为复杂了,因此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必要标示出不同的错误点。

  第二境界:为了准确地向学生反馈信息,使学生在订正作业时,有的放矢地思索错误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些批改符号:⑴列式错误用“……”;⑵没带单位用“〈 〉”;⑶计算错误用“×”;⑷做题不够简便用“√”;⑸单位带错用“--”;⑹书写不符合要求用“≠”;⑺题或数字抄错用“?”.

  这样,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业本便可以很快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能立刻针对不同性质的错误积极地去思考,认真地纠正。

  随着实践的深入,发现同样的错误,学生的思维却迥然不同。上面介绍的批改法难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思维错误,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更缺乏学习者对自身学习的评价与监控。

  第三种境界:在老师标示的符号后面再标示个“(      )”,让学生填出错误的原因,教师作好示范引导。如:

  1、缺乏生活经验引起的错误,在老师标出的括号内填个“     ”,表示这个方面的知识还是一片空白。如把一根粗细相同的木材锯成  3段,需要 12分钟,用同样的速度锯成  6段需要多少分钟?学生做成 12÷  3×  6就属于这个方面的错误。

  2、视觉性错误。在老师算出的括号内填个“眼睛”,表示没有看清题目。如:(3-1+2.25)×(2÷3   )+  1,学生往往因为前部分的强刺激而未看到后面的弱刺激“1”.

  3、干扰性引起的错误。在老师括号内填上“~~”表示受干扰的影响。如:有  4亩地用    来种粮,    亩种菜,还剩下多少亩?学生做成  4-  4×(    +    )就属于这方面的错误4、概念性错误。在老师标出的括号内填个“△”.如: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数增加(      ).学生填成“10倍”就属于这方面的错误。

  5、粗心造成的错误。在老师标出的括号内填个“!”,表示叹息。如计算性错误等。

  6、根本未学懂。在老师标出的括号内填个“?”,表明这类知识还是个问题。

  总之,我认为:数学作业的批改,既是老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又是学生获取老师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据此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的有效途径。如此重要的途径,绝不是老师单向的传递,更不是简单的“√”、“×”所能达成的。需要的是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如对于典型问题的集体讨论等)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