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让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 ——贯彻小学《数学课标》随笔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8-12-01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尝试学习,在课中大胆质疑提问;在教学中要引进讨论、辩论等竞争机制;复习时引导学生疏理、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主题词:主动   参与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我校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对此,我注意在教学中自觉进行对照实践,不断进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教改探索,充分应用“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课标新理念,在大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注重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标》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重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我坚持让学生课前认真尝试学习,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第一、通读,初步了解大概内容;第二、细读,勾出知识的关键内容;第三、试做练习题;第四、写出预习笔记,提出懂或不懂的问题。由于做到课前尝试学习,就使学生在知识和心理上做好了准备工作,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争欲表现自己精神状态,从而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氛围。如学生在预习了“乘法分配律”部分内容时,有的学生写到“我懂得了什么叫乘法分配律……”,我就让他当小老师为大家讲解,让其他同学评判小老师说得对或不对。在这种生讲生答,生说生评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到了知识。当然,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或不着边际,或让人啼笑皆非,或风马牛不相及,充满童真童趣。这时,我都没有随便加以否定,而是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鼓励继续努力,同时给他们提供些怎样去发现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重视课堂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对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这一思想,在认真用好“设疑”这种常用的启发方式前提下,引导学生大胆地提问,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问题,并展开积极的争论,使他们通过积极的动脑、动口和动手去探索问题,从而使思维得到飞跃。

  如,在教学“0和1在除法计算中的特性”时,为了加强学生对“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的数,仍得0”这句话的理解,我问“为什么一定要加一个’非零‘,不加行吗?”通过思考,学生懂得了:0÷0无确定的商,所以要这个限制。由于教师设问恰当,引发了另一个学生的提问,她认为可以直接说成:“0除以任何一个自然数,仍得0”.这个问提得真好,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全班同学“书上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有学生指出:“非零的数不只是自然数,还可以是小数、分数”.可见,教师设疑得当,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高。

  三、课后疏理知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标》重视知识的条理性学习,提出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习。对此,我在复习中淘汰了原用的设计好知识脉络,向学生一一讲解道来的做法,重视知识的条理性,同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知识疏成辫子,主动地巩固知识。如在进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同时规定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回答问题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没想到我话一出口,呼一下举起了几十双小手。这个说懂得了“什么叫整数”,哪个说懂了“乘法分配律”,就连那些平时极调皮的学生,此时也全身心投入,争相举手,大胆发言。课堂活跃了,思维在学生头脑中不停的跳跃,想如何表达才能比别人说得好,说得多。真正变成了学生再说,老师在写。这时,我注意用简洁、明了的板书把学生回答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的排列,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很系统地使知识得到巩固。

  四、引入讨论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标》倡导“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把竞争、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入课堂,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实践证明,这样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的高涨,为培养了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教师总结了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教师:“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

  学生甲:可以这样验算,用(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学生乙:还可以用(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来验算。

  教 师:真聪明,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丙:有,我们以前做150÷( )=37……2,就是用150÷37来求除数的。所以“有余数的除法”还可以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来验算。

  我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我接着进行引导教 师:谁能再举一个这样的的例子?

  学生丁:不行,像100÷30=3……10,如果用刚才这种方法是得不到除数30的。

  教 师:那同学们再多举些例子来看。

  学生们经过思考,举出许多例子。我板书如下:

  (1)         (2)320÷6=53…2  320÷50=6…20456÷7=65…1  456÷70=6…3619 ÷2=9…1     4560÷400=11…160然后我引导学生们对(1)、(2)组例子进行观察、比较,找出每组商与余数的特点。学生终于发现当余数比商大时,用第四种方法验算不行。因为用被除数除以商时,余数里还有若干个商,得不到原来的除数。通过讨论,让学生在这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争论的氛围中学习,进行积极广泛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对《数学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会学习,掌握活的知识,教师就要认真摆正自己“导”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他们达到自觉获取、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使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