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分数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问题。分数的“倍数问题”顾名思义是指分数或有分数的三类应用题。这类问题的数学我是从四个方面来逐步实现。因为,分数应用题和普通应用题相比,在表现形式和实际情况有独到之处。所以,我肤浅的认为“分数倍数”的解答具有特殊规律:
指导读题,弄清题意,判断题型的能力。识题时规定学生读题3~5遍,读能生疑,疑能生果。具体弄清题中有几字量,每个量的“数量”是多少,或“数据”的特点是什么,从而确定是否属于分数的倍数问题。无论是条件或问题中出现了“分数倍”同时又出现了“具体的数量”,都应按“分数的倍数问题”分析解决。
我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指名解答引导从单位“1”即标准量分析入手的能力。分数的“倍数问题”掌握单位“1”是关键。如何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让学生从不名数的分数入手,重要抓住对分数意义的思解。找出单位“1”前面的标志性词“比”、“是”、“相当于”、“占”等,就迎刃而解了。弄清题中单位“1”的量有无对应的数据。初步明确选择分析方法。
根据三类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我让学生因题而异,选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A类:由条件和问题直接进行分析,其题型是其基本类型;B类:借助文字工具加以书写分析,理清关系。如:五年级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2/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1/5,三年级60人,五年级有?人。
分 率( 对 应)具体数量
三年级 “1” 60人
四年级 1+1/5 ?人 问题条件
五年级 2/3 ?人 最终问题
这样的框架思路分析数量关系浅显易懂,学生易于动手动脑。C类:借助各种直观图示分析其关系。对于稍复杂的题型则借助直观图形,化繁为简,步步深入,逐步到位。无论是哪种让学生做到文字叙述和表达式相结合。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分析题中各种量的数据(相等量)与倍数(分率)的对应关系,或用文字叙述或其三种应用题的基本类型。在培养分析时尽量实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各种发法去适应学生。
最后确定解题方法,列式解答的能力。弄清数量关系后,根据已知量与要求的量的关系,选择较简捷的方法。灵活选择应允“三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还是公式法:
比 较 量 ÷ 标 准 量 = 倍 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对应量) (单位“1”) (分率)
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量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另一个数)
等确定方法后,把各种量代入公式或根据其意义列式解答。
在实践中,重视学生解题思维活动过程形成的培养,掌握其规律,运用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形成分析解答分数“倍数问题”思维活动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数的“倍数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3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