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论文:对新课改下音乐课的认识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8-12-01

  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老师们积极、大胆地投入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音乐学科将在这场课改中不断成长起来。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首要的基本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思维、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所以教育必须改革。切合我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更是如此。

  一、创设艺术教育情境,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作为音乐教师,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带入美的旋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 ,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同时,我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接触面相对狭窄,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缺乏一定的来源。在对学生音乐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些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大胆想象、创造,哪怕是教师根本无法预料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都各不相同。我还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学生们在活动中互相模仿、合作创编,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模仿力和想象创造力。

  二、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美,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领悟、感受音乐美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再以学生是否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来衡量学生的会与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么唱的来衡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否,更何况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并不追求“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我觉得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在“新课标”中提出“音乐的关键在于听,听是一切培养的开始。”柯达伊理论也主张“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理性上,而应放在感性上。”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感受,从而让学生去领悟,自己学会学习,自己去探求新知识。

  三、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内涵以达到鉴赏美的目的。而设计的范筹是主要的新课的教法,唱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会形象美,表现形象美的关键。为了能够很好地感染教育学生,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音乐作品,让他们自己讨论设计表演作品,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并适时选用乐器,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教学中我还将听觉与视觉结合,将音与画结合,听辨出特定的音乐情绪。使学生对几种不同情绪(悲伤、欢快、优美)的音乐有一个直观具体的认识,更使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在一些音乐作品(如《歌唱二小放牛郎》、《龟兔赛跑》)教学后,我还让学生作即兴的表演,让孩子们的情感充分流露出来,使课堂轻松、自由、和谐,让孩子们在“玩”中认识、体验并创造了音乐。

  总之,教育是一个大课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样做?就是要让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而不要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引导学生如何前进。作为年青教师的我,必须在课改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到这场改革中属于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