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纵深推进农民运用,创新服务”三农“方式。节假日,学校努力拓宽远程教育资源的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利用远程教育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路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我校创建了”学校+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满足学校1400多名住校生吃菜问题的基础上,还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7月,我校租赁了47个蔬菜大棚,建成”冯家中学生生物科技示范基地“.目前,蔬菜基地不但起到了供学生教学实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带动周边60多户农民办起了120个蔬菜大棚。同时,学校成立了”远教资源服务小组“,开展”远教资源服务小组与农民心连心“活动,抽调6名教师组成科技服务队,定期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结合当地实际先后通过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下载了《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要点》、《怎么识别伪劣农药》、《如何购买货真价实的种子》等60多种使用技术资料,翻印了1万多份送到农民手中,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致富提供了可靠的信息。通过学生免费赠送给农民科技资料、实用技术,利用远教资源,学校还开展了农民工培训,农村党员培训,2004年,我校被冯家镇政府命名为”农村党员培训基地“.这样既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一机三用“模式的推广,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逐年增多, 2002年升入黔江中学51人,进入考核序列106人,2003年升入黔江中学102人,进入区教委考核序列138人,2004年升入黔江中学89人,进入考核序列152人,2005年升入黔江中学92人,进入考核序列173人,2006年升入黔江中学132人,2007年升入黔江中学138人,升入重点高中人数突破200人大关,2008年中考我校再创辉煌,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再次突破200人大关。1993年至2008年连续15年升学总人数居黔江区同类学校第一,骄人的成绩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同行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学校被誉为 ”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
二是教师通过远教资源,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观点,提高了业务水平。帅茂林老师2003年参加重庆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说课比赛获三等奖,2005年参加重庆市”与法同行“说课比赛获初中组二等奖;隆远尧老师在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获三等奖。2005年3月,王安章、隆远尧两位同志被评为”二00四年度远程教育先进工作者“.学校有3篇远教论文在市级刊物发表,5篇远教经验文章获区教育科研成果奖。学校班子成员和教师的成长也很快,目前有6所中学的校长是我校交流出去的,10年来我校为城内学校输送了100余名骨干教师。送走了一批骨干,马上又培养一批骨干,被誉为”人才的摇篮“.
三是学生应用远教资源学习,素质极大提高。2005年12月,李薇同学在武陵山区”超越梦想“校园歌手大赛中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各种学科竞赛中,国家级、市级奖励逐年增加。
四是远程教育应用经验辐射周边,2005年10月,黔江区2005年农村中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2005年11月,重庆市2005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经验交流会在黔江召开,我校作为经验交流的现场,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1、设备老化较快,有些设备急需更换和维修。
2、计算机的数量较少,国家只配备了30台计算机,上课时2-3位同学共用一台计算机,远远不能满足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需要。
3、远教设备设施的维持、维护还需要很多的经费,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项目实施以后,如果不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的话,几年后设备设施就可能处于瘫痪。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巨大的浪费,希望能纳入国家、市、区财政预算。
4、编制太紧。在核编的过程中,没有关于远程教育的编制,一线教师的任务过重,精力有限,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
可以设想,随着我校远程教育手段的实施和应用,不仅能使我校办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为我校注入了全新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必将为我校师生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注入鲜活的内容,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三个面向“迈出新的步伐。
今年,我校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建校园网,把校园网建成教师共享远教资源和宣传学校新的窗口;让远教平台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源,助跑农村中学教育快速发展。让远程教育成为山区学生一片学习的乐土,让远程教育成为教师终身教育的学习平台。让远程教育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