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8-12-01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的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本期,远程教育的春风也吹进了我们的校园。丰富的远程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远程资源,让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诱人的魅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是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而有效地利用远程资源,能够极大地激活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以一种忘我的状态进入教学活动。如,在导入《日月潭》一课时,我一改以往枯燥的讲解,煽情的演说,而是在揭示课题后马上展现日月台潭美丽的风光:清晨,湖面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眼前……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哇,好美呀!”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走进文本,细读品味的欲望。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的雷锋,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而了解雷锋,了解时代背景又是必需的。如果单凭老师的介绍肯定没有感染力,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所以,一开课,我就兴奋地告诉学生:“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雷锋。”随接出现雷锋的头像和生平简介让学生自己去看。学生兴趣倍增,马上认真地看起来,惟恐看掉了内容,看慢了速度。这就巧妙地变“老师要学生知道”为“学生自己去了解”.课中学生疲倦时,我又播放了音乐《接过雷锋的枪》《学习雷锋好榜样》以调整课堂气氛。《邮票齿孔的故事》一文,为了搞清楚“为什么邮票的小洞叫齿孔?”我播放了一模式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亲自聆听名师的教学,感受齿孔的来历。学生们换了一种口味来接受知识,兴趣也很高。

  二、帮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阅历匮乏,以及认识世界能力有限。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重要内容难以理解。而远程资源的运用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朗读,我出示了配有相关文字的图片。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就很轻松地领会了什么叫“金壁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也意会了长安街的灯光闪烁,环形路上的道道彩虹,王府#的焕然一新,故宫的年轻美丽。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又让学生欣赏天安门、环形路、王府#、故宫等地方各种各样的灯,在一片“哇,哇”的赞叹声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北京夜晚的明亮与辉煌。又如《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过去总是局限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要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是不可能的。但当学生们通过远程资源亲自观看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画面时,他们也陶醉在那种忘情、痛快的境界里去了。而这么好玩,这么开心的场面,居然有周总理参加,肯定是又幸福又难忘了!可以说,“泼水节”的画面将永远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我校特级教师费益秋在《触摸春天》教学的结课时也合理地运用了资源中的很多图片和文字资料:有《千手观音》剧照,有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图象,有海伦生平简介等。这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聋哑姑娘耳朵听不见,但可以通过神奇的灵性去展示优美的舞姿。张海迪身残但志坚,靠自学同样可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较好地引导了学生了解身边残疾人是如何感受生活的乐趣,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的,真正地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感悟,升华了主题: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中段有一篇课文叫《富饶的西沙群岛》,它抓住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西沙群岛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西沙群岛没有感性认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我校一位老师借助远教资源进行情境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伊始,他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西沙群岛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请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范读开始了。学生们一边享受音乐,一边欣赏课文描述的美景。更让孩子们惊喜的是当他们一睁开眼睛,又从屏幕上看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感叹。此时此刻,学生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可以说,远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层层深入;对语言的感悟渐渐明朗;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

  三、落实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里强调了“训练”的重要性。但纵观小语课程改革的现状,语文基本功训练仍然没有落到实处:存在要么一堂课什么都想训练,结果一样也没练好;要么把握不住训练内容,对练什么、怎么练吃不透,干脆放弃训练。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远程资源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训练的内容和契机。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资源中的动画形象地演示乌鸦是怎样用小石子放进瓶里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水。当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疑问:“不用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有的学生提出“把水瓶扳倒”,有的提出“用吸管吸”,有的提出“把瓶子砸碎”,还有的提出“再到别的地方去找”……等等方法。对于他们的大胆想象教师做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之后,又让学生认真观察:当时水瓶的旁边没有吸管,只有小石子,再看看乌鸦口渴着急的表情,也不会到别的地方去找。他们看看画面又否定了一些做法。可见,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给每个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