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联系已成为现实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好数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是在新课引入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时可以根据新的数学知识的需要联系实际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有亲切感,使他们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学乘法计算有关元、角、分的问题时。我问:同学们是否要订《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今年还有六期,每期价格是1元7角。让学生说说有什么问题?当时学生就问:要订阅需要多少钱?教师就让学生自己算算多少钱。学生兴趣就来了,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出谋划策,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促进了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在新课学习或问题解决中尽量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如学习有关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计算(即有小括号的计算)时,就可以联系学生买东西时付钱币的过程去理解为什么要先算加减法后算减法的运算顺序。这样学生就可以切实感受到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并从中体会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是根据学习的需要可适当补充一些与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学习内容。可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从数量上给予系统化,也就是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补充到例题或习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高涨;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