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贯彻《课标》,领导在带头学习,准确领会精神;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合作者的平等关系;教导处要积极提供实践阵地,处理好与横向学科的联系,搞好新理念下的教学评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要积极为学生实践和拓展学生知识面创造条件。
主题词:学课标 落实新一轮的课改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了,这是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对此,我校组织教师掀起了学习《课程标准》的热潮。新一轮课改是在系统总结我国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教育的目标体系。这次课改动作大、理念新,对前几十年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很好掌握,绝非泛泛之举可以解决,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才行。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的内容很丰富,现仅就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小学段(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一已之见。
一、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课标》 准确领会精神学校的校长、教导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执行课改的组织者,在学校贯彻《课标》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校长、教导就要率先带头学习,站在时代前列,在这场课程改革中积极转变观念,准确领会《课标》精神,把握其特征,掌握其规律,使自己的理论丰富起来。有了理论,还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对照《课标》进行探索,积累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在教研活动中当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人,当教师上课后称职的点评者,当教改实验的领头人;才能帮助教师在继承的基础上,用最短的时间把多年来沉积下来的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扬弃,顺利完成新一轮课程改革。
此次语文课改,从宏观上看主要精神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一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标》强调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是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课标》高度重视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
二、语文教师要充分吃透《课标》 摆正教学位置这次语文课程改革,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出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来组织教学,以达到求知与开发智力相结合,提高人文素养。所以,教师通过《课标》的学习,一定摆正自己在工作中的的位置,处理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一本质的关系。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伙伴,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时时刻刻地配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才不至于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而非让学生配合自己,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老师要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学习的伙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的地位上,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做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与学生同悲共喜,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的意识,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成为理解、支持学生的人,成为温暖、慰藉学生心灵的人,成为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学生不能领悟的,在生活中解决不了的,需要教师帮助的,教师在鼓励的同时,给予学生以帮助,使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心灵的”困境“,获取更多的乐趣。所有这些,都是教师的”服务地位“决定的。总之,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为学生现在学习和今后学习服务的人。
三、教导处要认真落实新《课标》 提供实践阵地《课标》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把语文学科与思品(低年级为”品德与生活“)、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社会、外语、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学科的横向联系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重视提高人的整体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意开阔学生视野。《课标》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的论述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是说,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靠的是在语文实践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来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为了使这一精神落到实处,作为学校教学业务管理部门的教导处就应该积极作好配合甚至提前作好安排。如在排课上,按照课改要求,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可以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开设学生自选课程,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将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作品推荐到课堂上,再加上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精选文章,作为学生的自选辅助读本,使一大批学生喜闻乐见、充满情趣的作品跃入学生的视野;可为学生设计系列活动课程,在低年级进行”自我推荐“、”讲身边小故事“,中年级进行”自编故事“和”辩论赛“等,通过课内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让学生的情感上得到体验,知识面得到开阔,眼界得到拓宽,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翱翔,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挖掘培养。教导处要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在评价上的一致性,并以此指挥棒帮助甚至督促教师认真贯彻《课标》。不能再象”应试教育“时期那样只重视语数而忽视其他学科,以牺牲其他学科为代价来换取语文学科的高分,也不能盲目赶潮流,一下把其他学科抬得太高,而忽视了语文学科应有的地位。
四、设备设施要配合落实《课标》 保障课改需求《标准》认为 ,语文实践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充分地读书,使学生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在阅读中感悟读书方法,体验语文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其人文素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单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对此,学校就应该不断地充实并充分开放自己的图书室,让学生有书可读。语文是形象性很强的学科。在贯彻《课标》活动中,学校要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花大力气,尽量地在装备上花一些投入,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微机系统,让学生可以通过上网等多种形式的亲身”实践“,锻炼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量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辅助教学,让声、光、电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使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学校还可以通过播放活动录象,充实学生的参观、访问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不出家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体验到五彩斑斓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使知识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