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途径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创新是从质疑开始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发挥创新潜能。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消除“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特别是不能存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会提问题”等不正确认识。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其实,一年级的小学生不仅能提问题,而且会提问题。在教学《过桥》时,学生提出了“课文写雷锋背小朋友过桥,为什么用’一个一个‘而不用’一个个‘?”这样有较高质量的问题。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质疑采取的态度,那就是一提倡,二鼓励,三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质疑。从“敢问”到“善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开始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布置课前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并解答。质疑环节安排在学习新课前还是学习新课后,要视情况而定。为了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可把质疑放在学习新课前,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可放在学习新课之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会逐渐养成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针对别人的问题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人教版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较有名气的老教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把“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顶住桥底”列为最能突出董存瑞不怕牺牲的精神的重点词。而他的一位学生却马上提出反驳:“老师,我认为’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顶住桥底‘并不是最能体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精神的词语。董存瑞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课文前面介绍了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炸药包,所以,只有这样做才能使炸药包顶住桥孔的底部,炸掉修筑在桥上的暗堡。假如这座桥的桥孔不高,董存瑞只有蹲着或趴着才能炸掉敌人的暗堡,难道说这样做董存瑞就怕牺牲吗?我认为最能体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重点词语是’猛地一拉‘.因为这个词说明董存瑞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他根本没有考虑个人的生死存亡,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他毫不犹豫牺牲自己而保证整个战斗胜利的大无畏精神。”这位学生能提出这么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并不奇怪,这是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又肯动脑筋、善于质疑的结果。
三、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对一些跟学习内容无关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可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决;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
四、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为学生指点质疑途径,教给质疑方法。根据语文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词语、句子、内容上质疑,从课文结构上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
五、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还要交给学生解疑的“钥匙”.学生的质疑教学,如果是停留在学生提问题,教师解答,让学生当“收录机”,也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还应在质疑中不断教给学生解疑的方法,让学生针对同学的提问作出各类合乎情理、新颖创新的答案,这样通过多次的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就会越来越高,学生解疑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学生的素质也就越来越高。如在《白头翁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鸟有翅膀,本来就会飞,为什么要跟大雁学飞呢?”问题提得多好!这是学生细读课文后深感疑惑,才大胆发问的。此时教师非常尊重这位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而提出的问题,随即问大家:“是啊,小鸟本来就会飞,为什么还要向大雁学飞行呢?”既肯定了发问的学生,又组织了更多的学生进一步思考,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并各抒己见:“小鸟是跟大雁学长途飞行的。”“小鸟跟大雁学飞得更远更高。”“小鸟是学大雁遵守纪律排着队伍飞。”这样既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不少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这样学生就会在质疑中,不断学会创新精神、焕发出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