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对中学生戏剧的教学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3

戏剧这一文学体裁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其影响力不可低估。对中学生来讲,在学习几种文学体裁时对戏剧这一文学体裁只是一笔带过,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时也是囫囵吞枣,难以对这种文学体裁发生兴致,导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把戏剧这种文学体裁置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引导措施,是可以让学生喜欢上这一文学体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在信息十分发达的今天,学生所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有时大大超出了老师们对他们的估计。学生对外国的东西很感兴趣,现就“洋为中用”,就把中国的戏剧与同学们大略知之一二的一些外国戏剧加以比较,不能激起学生对戏剧这一文学形式的学习兴趣。

各文学在科学远没如今发达的昨天,戏剧这一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深受广大观众偏爱,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导致东西方戏剧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就东西方戏剧的异同作以下粗略的比较:

就其本质而言,东西方戏剧都是对劳动、战争的模仿。都是以矛盾冲突为生命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从表现手法、艺术形式以及对悲剧的理解,东西方戏剧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综合性之比较:

(一)就其表现手法而言:西方戏剧表现手法比较单一,歌剧、舞剧、话剧各有规定,并不庞杂;而中国戏剧是唱、念、做、打、舞并举,说表并重,叙述与抒情统一,塑造人物与创造意境兼顾,综合程度高。

(二)走向不同:西方戏剧逐渐由综合走向单一,中国戏剧则由单一走向综合。

(三)西方戏剧以文学为本位,其他因素可即可离,而中国戏剧是以歌舞为本位,其他因素一经吸收,很难再分离,所以说中国戏剧可说是一种大杂烩。

形成以上中西戏剧之差异在于中国戏剧特有的文化背景: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追求“全”的影响,导致民族心理追求完满,表现在戏剧上就呈现出的内容讲求悲、欢、离、合;形式是注重唱、念、做、打;风格上无严格的现实与浪漫主义之分。

二、写实性与写意性之比较

西方戏剧重写实,旨在再现生活;中国戏剧重写意,意在表现生活。

西方戏剧遵循写真的原则,往往以压缩的方式,截取生活的片段或场景,力求以最接近生活的形式来再现生活的内容,追求逼真的生活幻觉,所以体现在舞台上是形式单一,直奔主题。

中国戏剧重在写意,特别讲求神似。写意本是指中国画的一种技巧,强调笔简意繁,意境含蓄。“妙在无处”主要用于表现对家的神韵的描写。因此,中国戏剧呈现出“语言音乐化、动作舞蹈化、布置图案化”的特点。中国戏剧舞台是不需要实在的表演或道具,以虚拟的形式表现生活真实。因此,必须用特殊的眼光看中国戏剧。如在舞台上演员用马鞭表示骑马,马在观众心中,观众用生活体验补充。正因为这个原因,也许是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喜欢中国戏剧的原因之一。

中国戏剧与中国画渊源较深,都强调形与神,“以形传神,形神相生”。中国戏剧强调表现精神,讲求神似,非仅形似。这也是源于中国画的理论,戏剧继承此说:“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光引。”“四体妍蚩,本无关妙之处;传神写照,全在阿堵中。”

中国戏剧特有的程式化使中国戏剧的写意性更浓,所以,我们在观看西方戏剧时也许能一目了然,看中国戏剧则需一定的文化积淀,难怪喜欢中国戏剧的多称“票友”。

三、中西悲剧之比较

中国有没有悲剧的问题,彼有论争。由于中国古代文论中无悲剧的概念,也未系统的探讨过悲剧和喜剧的不同艺术特征,而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流传了大量这方面的专著,熟悉西方文化的学者就用西方悲剧名著与理论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而一些专政中国文学的学者则不以为然。争论未果。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从宋、元以来的舞台演出和戏曲创作来看,说明悲剧是存在的。只是中西戏剧在审美特点及构成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悲剧情节讲求突变,往往是大起大落,由喜到悲,再到大悲,其结局往往是大悲。如人们熟知的《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由于性格的悲剧,导致人生悲剧,起初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是喜;接着父死母被霸,是悲;最后虽复仇但自己也中剑身亡,则是大悲。

中国戏剧讲求渐变,尽可能波澜曲折,剧情变化一般是由喜到悲,再到喜,又到悲,进而到大悲,最后则是小喜。其结局类型也许是象征型、复仇型、解脱型或调和型。如中国最典型的悲剧《窦娥冤》:窦娥身蒙奇冤被处死,本是大悲,但后来情节发生转变,由于窦娥感天动地,临刑前发下的三宗誓愿一一印验,加之窦娥的父亲出仕后为其平冤昭雪,圆了人们所信奉的“善恶终有报”心理,使得人们心理上更能接受,但这样一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淡化了悲剧色彩。难怪有人就中国第一悲剧《窦娥冤》而提出中国没有悲剧的假说。

此外,中西悲剧在主人公的安排上存在差异,西方悲剧中的主人公必是高尚伟大之人;而中国的悲剧中则是任何人均可。这也让我们感到了中国的悲剧因主人公“众”而不可“悲”。

总之,中西戏剧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目前,由于东西方的距离正在缩小,文化的相互渗透促进了对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也促进了中西戏剧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在平常的教学中如能适时运用,将会对学生在学习戏剧这一文学体裁时有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