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点拨就是指点、启发、课堂点拨是一门艺术。教者点拨有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新的快乐。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窗户。
一、适时点拨,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新颖性
当前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新”、“异”的东西太少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压抑了学生心中创新种子的萌芽。因此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应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适时点拨,开启创新思维的新颖性。一句话,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培养。
例如《长城》一课,课后有道习题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原句,与去掉修饰成分的句子对比,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都知道原句好,好在具体、生动、写出了修筑长城时耗尽的人力,物力以及长城之长。学生的回答,基本上“众口一词”,
毫无“标新立异”。应该说,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在教学时没有就此罢手,点拨道:“原句写得生动具体,你们的回答也能说得生动,具体一点吗?比如说,联系生活实际,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请思考一下。一位同学受到启发,说:“读原句就像吃了一道加了油盐酱醋的菜,色香味俱全。而缩减后的句子则显得干巴巴的,没味道!”教师及时的表扬了他,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原句是加了粮的咖啡,越喝越有味……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功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思,开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新颖性。
二、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
创新思维的轨迹是多向性的,他对任何问题都应从多种方向进行思考,即从“纵”“横”“逆”“顺”四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课堂教学活动是知识信息的引导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贮存信息,还要点拨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并变量输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即使同一篇文章,因为每个学生是有着不同知识背景及经给世界的,最终殊途同归。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创新的启示。
例如教《跳水》一课时,文章中“所有人全默默的看着他,等着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一句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同内容谈谈“默默”一词在这里所表过的意思。一位学生说“默默”就是不说话、不出声,这里指他们一声不响地看着孩子,等待着悲剧的发生,这是从“顺”的方向来分析的。应该说,这位学生已准确地理解了“默默”一词。但教师并没有忙于评论,而是巧妙地点拨道:“孩子们,能联系上下文,说出不同意见吗?”于是,第二个学生说:“默默”一词,与上文全都吓呆了相呼应,是对吓呆的具体描绘,这是从“纵”的方面来分析的。第三个学生说:人们预感到悲剧马上要发生,心情沉重,因而默默无言。这是从“横”的方面来分析的。第四个学生说:这里的默默表示众人束手无策,从而反射船长的果断机智,说明船长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逆”的方面来分析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三、问题点拨,促进创新思维的开放性
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再造想象又是最活跃的因素。语文课的提问设计,问题点拨,都具有培养再造想象的功能,可充分显示创新思维开放性之优势。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设计了这以一个个问题:“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把回自己家时,心里跳得厉害她想些什么呢?”学生甲说:“桑娜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就够她受的了,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日子怎么过呀?”学生乙说:桑娜想西蒙的两个孩子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呀,我应该把他们抱过来。学生丙说:桑娜想这次丈夫会骂我的,那也活该,是我自作自受!教师继续点拨:“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从不同角度想象,体现了桑娜民地善良。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渔夫加来后,他听说西蒙死了,他说些什么?”学生甲说:“西蒙死了,他的孩子怎么办呢?”学生乙说:“寡妇西蒙死了,快、快去把她的孩子抱过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里教师凭借问题的点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全开放性放手让学生思考,去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深化了学生对两个人物的进一步认识。这种再造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
课堂点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点拨是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课堂点拨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窗口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3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