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以读为本 学生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3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一个学习交际的必备工具,更是学习做人处世的基石。对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掌握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导入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一、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表演形式地读等方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读,要对学生的读作出明确要求,杜绝泛泛而读。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中,情境中。教师切记来讲什么叫有感情,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去读。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有请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不是让学生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之读的效果。
二、以读代讲,理解语言文字。
对话就是一口清泉。比如:一位教师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在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遇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充分抓住学生提出“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这一个办法。大胆让学生读书,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为学生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
三、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兴趣,一个重点就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引导的能力。引导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读得是否成功,教学是否有达到预期目的。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年级阅读的重点。小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都要在阅读中进行。其次要认真分析学情,要顺学而道,顺学而教。教师在把握诱导读这一个环节中,一般是从问题入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在学生中选择有价值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围绕课文展开阅读去,细细朗读重点的句子、篇章。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能在文本中找出有意义的答案。
四、以写来促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读与写,读与说。”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一下,有什么感想。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谈谈感想,或者写出感想。比如:《窗前的红气球》一课,激趣: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众说纷纭。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实:“真实、朴实、扎实”。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