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黔江区远教应用培训经验交流材料:依托远教资源 服务农村教育 促进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8-11-28

  3、把握与运用。老师们一致认为,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教师提前对资源的反复研究、分析、根据实际进行整合,课堂上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师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活动过程。因而,教师在运用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在教学活动组织中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要与资源形成合力,积极参与指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彻底变革教学方式,让优质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效果。

  (二)学校发展促进中心校、完校、村校的协调、均衡发展作为一大工程纳入我校教育工作计划之中,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这一项工作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1、完校、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长足的发展。2002年前,完校、村校教学成绩与中心相差很远,形成龙头蛇尾的畸形。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克服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教育协调发展。如今,完校、村校部分学科逐渐超越中心校,完小、村小与中心校基本实现均衡性发展。

  2、完校、村校的师生素质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通过远程教育项目及全镇均衡发展工程、“送教下乡、返教进城”策略的全面实施,完校、村校师生素质得到逐渐提高。

  (三)社会发展为了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我校非常重视对相关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制作成文本、音视频资料,并结合实际,编印了大量的实用技术资料和信息素材小册子,向镇农业服务站、大棚蔬菜管理处及相关居委(村)免费发放实用技术培训资料,并对农民进行多次培训。农民朋友充分运用所学的实用技术,积极实施种养殖等项目,形成规模经济支柱,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镇政府、区劳务培训中心积极配合,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当地劳务输出培训对象掌握了较系统的劳务常识,为使其能顺利外出务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由于远程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农民朋友搞活了经济,更让农民朋友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因而送子入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我校远程教育在服务“三农”中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地方经济与农村教育的双赢。

  三、存在的问题1、资源时效性不强。教师们普遍认为,目前IP数据资源的板块设置很不错,可具体落实到某一科某一课就存在与当前教学衔接不是很好的状况,相当一部分资源已显得过时,无法适应和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目前各年级数学均系西师版教材,无法运用到IP数据资源。

  2、资源实用性不强。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认为,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很多内容与农村教育联系不是很紧密,实用性与适用性都有待于提高。

  3、教师存在认识误区。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及其它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很麻烦,所以不愿用。一部分教师认为,资源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再一种观点是,用资源无法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无法创新,因而存在用反而不如不用的思想。

  2、运用不够,有效率低。一是村校所占比重大,信息不灵,设备缺乏,所以在对资源的有效运用上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二是认识误区导致对资源的运用不够。三是一部分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因而觉得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上课是很大的负担。四是多数教师以运用为主,未注重对资源的潜在效益进行充分发挥和二次开发,也未对身边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与开发。

  四、今后的打算1、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扩充设备数量,并组建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同时,想法更新和增加完校设备。

  2、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是解决问题、谋求发展的根本。只有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上去了,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整体发展。因而,必须大力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在岗管理员的再培训,促进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3、加强管理,注重落实。一是加强对现有设备及资源的管理;二是加大远程教育工作在教师教育教学全程考核中的比例;三是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机构,将学校的实验、电教、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整合为一体,并建立一支专职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协作队伍。

  4、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为了让教学一线的教师能看到和用到切合实际、实效性和适用性强的最新教学资源,今后要加强对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结合本校实际,努力开发并不断充分自己的资源库,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把自主开发的资源上传到互联网,让教师能更方便地浏览和运用。同时,积极与区市项目办及其他项目学校加强协作联系,注重信息与资源的搜集整理,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5、强化研究,谋求发展。一是加强远程教育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新课程改革三者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促进我校办学水平再上台阶。二是理性分析,科学运用,发挥好项目资源的效益,进一步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发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