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言实践的因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教材中显形的和隐性的互动因素挖掘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互动起来,而且乐说会说,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一、情感参与,让学生敢说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大胆地说,这与师生的情感息息相关。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感情投资,要缺乏思考的学生也能积极发言,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感情,善于激励表扬学生,认真听取学会的“说”,激发起“说”的兴趣,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说话的积极性。
二、结合活动,让学生乐说
学生要获得语言技巧,重要靠语言实践。要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转换训练,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1、利用观察交际。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只管形象的概括水平,教学中要让学生先看,再想,然后说,填补教材的互动性因素的“空白”,使之“无中生有”。如春天到了,教师可设计《找春天》的口语交际,将学生分成“公园”、“校园”、“步行街”等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分别重
点观察花草、池塘、树木。课堂上先问大家找春天都找到了些什么,再互相发问。
这样,学生可能会:“我想知道花园里有些什么花开了,好看吗?”“我想知道花园里的树木都长出叶子了吗?”等问题。这些问题自然地成了交际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思考,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展现双向互动的交际过程。
2、利用操作交际。课堂上采用直观教学,在操作中训练谈话,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实现思维内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学生只关注“我”怎么做,怎么说的单向交流的做法。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我”说话,也要引导听的人书画,让他“善问”。比如:教学《我会捏橡皮泥》一课,先让学生分小组商量捏什么动物,怎么捏,然后动手捏;再派代表上台学所捏动物的叫声,让同学猜,介绍捏的过程,并回答同学提问:它长得怎样等。接着展示学生作品,最后还可讨论。这样学生不仅说出了思路、创意,战士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加强了多向信息的反馈,还大大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得到有效落实。
3、利用表演交际。课堂上,生动的情境,逼真的表演极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口语方面无论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都比较低,教师要注意在表演中起到主导作用,使学生深入进行双向互动。
三、结合训练,让学生会说
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会说。
如听故事,要求学生听清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进行读说训练,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然后说内容,互相找出不足,加以补充,达到了生生互动。
让口语交际互动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3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