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我国古代就有‘蒙以养正’,是指教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而在《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作了具体规定。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讲清道理,明确要求。
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社会经验少,对道德观念,文明规范的一些常识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是凭直觉判断,有时会把好事办成坏事。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生动形象的教育,灌输。在学生选择行为方式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不仅懂得这样做,还要让他们懂得这样做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改变认识,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观念是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三、长期坚持,永不停止;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重在长期坚持,它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要求时间持久,要求要严格,时时抓,处处抓。因此作为教师,要持之以恒,狠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阶段性评估,检查,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四、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卫生评比,领巾佩带,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配合,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