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论文:让孩子在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9-03-24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特点是有较多的科学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要通过科学实验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不能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科学课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而要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多做工作,让实验室处处充满科学创新的活力,成为科学的殿堂,开放的场所,创造的乐园。

  关键词:实验  创造  观察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自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如何搞好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教学大纲规定:”科学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我市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唾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自然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木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在小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然而,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

  1.积极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与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大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个半脑的活动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中国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左脑化“,而往往忽视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训练。手工制作活动正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回家做一项小制作:如在学习《热气球》后,让学生自制简易热气球,到课堂外去飞一飞;在学习《压缩空气》后,让学生做一支空气枪;学习《镜子》后制作一个潜望镜。通过制作活动,学生体会到制作过程的艰辛,从而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这些自制活动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来时,我都是非常非常高兴地一个一个向同学们展示,有好的,有差的,我都会表扬,并鼓励他们,告诉做得差的同学:一次次的失败将成为他们的一级台阶,将来会拾级而上获得成功,当你转头回望,才发现每次失败乃成功之母,都是成功的一步,成功带给他们的是短暂的兴奋和喜悦,失败往往给他们带来长时间的思考,促使他们获得更大成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说,成功是喜,失败是福!

  2.充分做好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每次实验教学前,我都会为学生准备好演示实验,以及各种器材,并且总是提前试做,以保证课堂实验的成功。不仅自己做演示实验,还有意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以加深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练习效果更佳。在实验中,我总是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由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在演示实验时应尽力做到规范,标准,严禁违规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不断的练习才形成的。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获取新知。

  比如:在教学《滑轮兄弟》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这个滑轮是兄弟俩,哥哥是定滑轮,弟弟是动滑轮,我一边演示一边说:我们来看哥哥的作用,先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量是100克的,再安装定滑轮,利用定滑轮将这个钩码提起来,看用多大的力,然后再把弟弟动滑轮装上,提起钩码,比较兄弟俩在组装上、用力方向、用力的大小上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将他们兄弟俩合在一起又会怎样?那怎样组装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呢?于是学生很有兴趣地想探究这个问题,开始了动手操作。

  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操作能力。课前,先准备好实验材料,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操作要领,了解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学生设计实验。鼓励他们不要怕失败,指导学生如何改进不成功的实验。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做实验,必然进一步提高了操作能力,其过程本身就是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精心组织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观察、实验操作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为21世纪整体育人质量的提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