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课题 课题成果展示

政治组《略论制约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瓶颈及其应对策略》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程,无疑是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也正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并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农村中学推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 研究性学习 瓶颈 策略

一、制约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瓶颈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在全国各地的中学校园里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我校是福建省一所农村重点中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感到在推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其制约瓶颈,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社会、家长的人才发展观念落后。
我国长期以来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在农村社会和农村家长的观念中,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才,且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能考上大学。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广阔的自然,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进行采访、调查、实验,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信息,因此,有些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对这一课程及学习方式上认识的不足,认为这样会浪费到学生的学习时间,表现出冷漠或者直接反对的态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略显不足。
由于高考指挥棒以及高考升学率的因素,很多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是制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瓶颈之一。另外,在农村普通高中,大多数学校师资尚缺,课业负担重,再加上研究性学习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由于历史条件和地域条件等原因的影响,一般农村中学较重视学科教学,老师擅长书本知识的传授,自身对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识都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这将会削弱课题研究中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设计者、更是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具有全局性、灵活性,及较强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精神,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开放性,对农村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三)农村学生的基础素质较低。
受到地域以及学校师资、办学条件的影响,农村学生较城区学生的基础素质显得较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知识结构不完善,且不善于言辞与表现,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也不善于合作。例如在外出调查访问中,因不懂方法与技巧,通常是收获甚微,无功而返。另外一点,农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大都等待教师的安排与摆布,很难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
(四)农村中学“硬件建设”落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必须广泛收集信息资料。有些信息资料需网上查询才能获得最新相关信息,而农村学校的校园网尚未普及,让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还不能成为现实。再者,查阅书报杂志是获取信息的又一条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农村中学的图书馆的资料不全,而且许多资料信息也易过时。有的课题需要借助实验才能实施,但是许多农村中学的实验室药品、器材不完备,实验的水平上不去,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精确度、准确性,实验结果发生偏差,无法得出正确结果。因此农村中学“硬件建设”的落后,是阻碍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另外一个瓶颈。
二、在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应对策略
尽管种种制约因素存在,但是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农村中学同样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同样要为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服务,农村的孩子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会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尽量消除不利影响,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针对以上四种制约瓶颈,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第一,政府和学校必须在农村社会和农村家长中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彻底转变农村社会和家长的学生成才观念。
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社会认知滞后,封建传统观念的惯性大,对当前的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这种新鲜事物缺乏深入的了解和长远的认识,专心读书上大学才是成才的为出路,也是唯一的动力。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同学校一道,对他们进行宣传,利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去说服他们,利用家长会、家访或其他一些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对将来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就是对当前学习及高考有百利而无一害,让他们真正地能从指责、批评的态度上转变为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甚至参与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上来。
第二,农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不断对自己进行“充电”,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该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同时又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变化。例如在情境体验阶段,教师主要是一个兴趣的激发者与情境的创设者;在课题准备阶段,教师主要是一个思考的参谋者与信息的导航者;在研究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一个实践的支持者、关系的协调者以及意志的鼓励者。在总结反思阶段,教师也是一个积极反思者,同时又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者。而这些角色以及角色的职能就是教师需要发展的目标与内容。因此农村教师要转变以前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非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过程中做到应付自如,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导航者、鼓励者。
第三,必须看到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可以使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这些优势表现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隐含着丰富的资源,产业结构形式多样,自然物种丰富,民俗风情各异,广阔的农村,选题的背景十分丰富,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充分利用农村本身特有的优势,积极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譬如晋江市处在沿海,于是不少农村中学让学生做环保研究,如沿海地区可进行海岸线或海底森林的考察与保护;浅海滩涂生物,如鱼类贝类生态等研究,用以帮助捕捞和养殖业生产。又如根据农村的特点,让学生从事旧渠道的勘测和新渠道开凿的设计与土方的测算;让学生搞农田土壤化学成份分析,如测定土壤的酸碱性,用以帮助当地的农田生产。
   第四,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
可以说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政府进行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种政府行为。我们知道,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对教育的投入虽年年有长,可还是捉襟见肘。但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支撑。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投入,这样就会拓宽学生的信息资源渠道,有利于学生查找信息和了解外面的最新信息。当然,有能力的农村中学也可以自凑资金,加快自身的硬件建设。
第五,把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农村中学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
1、在研究性学习选题过程时一定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选择其最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较广泛,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自然学,也可以是人文科学;既可以是单一学科,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即使同一主题,研究的视角也可多向的,学生在课题研究时显示出相当大的灵活性。这样农村学生就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选择其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譬如:农村学生对当地著名的企业发展很感兴趣,我们就鼓励他们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学生肯定会投入很大的热情,很快进入研究状态。
2、在研究性学习中,一定要坚持实践性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农村中学可供调查观察及野外实验的动植物、人文等资源较丰富,因而,农村进行课题研究更要强调与实践的结合,用已有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3、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农村课题强调实践性,关注的是自身生活及身边的生存环境,因而更容易获得切身的体会,更强调学生情感的投入。在传统及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把逃避农村看作是学习的一个动力,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的情感,有利于建立渴望家乡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情感。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获得体验性知识,体验性知识往往是学生学习中最为生动丰富,最具个性化、人性化的知识。
第六,农村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要重视对农村学生研究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实验及实践能力,调查及观察能力,发现及比较能力。如何看待学生的能力问题,这涉及到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对农村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在研究和结果上。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无论大小,关心过程要比关心结果来得重要,即使失败对学生也是有意义的。
总之,在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学科分类作为课程基本形态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生活化及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知识更有价值。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农村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在开展工作时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心理准备。

文献资料:
[1] 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1(1):第48页
[2] 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