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于信息技术呢?语文本来就是传统意味非常强烈,个性十足的一门基础学科,一些最基本的诸如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完全用电脑来取代吗?更谈不上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写作素质的培养了。所以在上这样一门网络教学课之前,我费了很多的时间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强制利用网络来进行语文教学是否就是所谓的削足适履呢?——削语文个性之足去适现代网络教学之履。当然,前人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我觉得探索总归是好的,就算是一个经验吧,就算上的效果不好我们也才知道怎么样不好。这就是我上这节课的最原始也最直接的动机。可是,当我真正去准备实施这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的想法是有待改正的,原来通过网络课来上语文也还是有它的优势的,当然缺点也是并存的,就看我们如何对它进行利用了。也许这堂课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给我留下一些这样的具有价值的思考吧。
下面我是怎么上这样的一节语文网络课的吧。
整个步骤包括:1、选题;2、收集资料;3、制作网站;4、课堂运用;5、小结及分析。
一、选题:
再好的事物也有其局限性,网络教学也是如此。各学科的特点不同,一个学科内,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也有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网络来教学,因此要进行选题。
利用网络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选题,我认为应考虑以下特点:
1、有较多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需要阅读。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顺序和速度,甚至可以选择学习的时间,这就可以解决“众口难调”的矛盾,因为学生的素质差异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传统课堂通过教授的教学方式是不能解决这样的差异的。
2、有较多需要同学们自由讨论的内容。利用网络的BBS留言板,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回答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不同的学生会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会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3、知识难度不是太大。有的内容太难,学生靠自己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只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效率并不高。
4、自由发挥的余地比较大,人文氛围比较浓厚的内容将能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和分析的能力。
鉴于以上思考,这次网络课我选择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及其婉约词”为题。这个专题内容比较宽泛,阅读资料较多,内容也不难,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的能力。宜采用文字分类材料、图片和视频等直观的方法帮助理解,学习中同学们可以利用BBS讨论、举例、发表言论等。
二、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资料的来源可以有种多渠道:
1、来自校园局域网。校园局域网中有一些可用的资料,最近购买的K12教育资源库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2、来自语文组教学资源库,这是几代老师给我们积累下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3、来自图片的扫描。课本或课外书中的有些图片很精美,同时适用于古典诗词的鉴赏的,我就用扫描仪把它们扫描下来,再在图片处理工具把它们加工处理成符合自己要求的形式。
4、来自Internet。Internet上的资料更新较快,不少新知识来源于此。此法还可以省去或减少文字的录入量,提高制作效率。但Internet上的真正有用的资料并不多,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寻找,而且要去粗取精,同时必须更多地考虑到自己学生对这些材料的接受和迁移能力的程度。
5、自己制作。根据需要,利用Flash、Photoshop、PowerPoint等软件自己制作一些文字或动画。比如说板书的展示。
收集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页制作的好坏和进度,并且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占相当多的时间。收集和精选资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贯穿在平时的工作中,临时抱佛脚往往既费时,效果也不好。所以在收集材料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说是本次专题网站教学的核心部分。
三、制作网站:
要把收集好的资料一步步呈现给学生,就要把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链接到网站中的各个网页上。
网页总共分成五个部分
1、主页:包括标题,导入语。同时加上了《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这样为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
2、词人李清照:包括对李清照的简介、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3、女人李清照:包括对李清照的天资秉性、家世造就、生活情趣、美满婚姻、时代背景、生平际遇几个方面的介绍。
4、易安词鉴赏:选了李清照的前期词和后期词的代表做各一首——《醉花阴》和《声声慢》,包括有注释和品评。
5、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几个思考的题目——李清照文学性格之形成;李清照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婉约词人的豪放情怀。同时连接了《漱玉词》,《人间词话》两部材料供学生参考。
在网站上还设了BBS留言版,学生们可以在这里随时发表言论。
还有添加了搜索引擎,让学生可以自由上网查找资料。
四、课堂运用:
电脑网络进入课堂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选择高二(11)班作为试验班,在网络教室上课。
课堂上,我首先利用主页同时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进行了一个声情并茂的导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然而李清照作为一个词人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日益丰满的时候,我们是否有人去想过她此种文学性格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什么其他特殊的因素呢?作为一个女人的李清照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影响中,为什么没有象当时其他的女人一样裹着小脚,三从四德地过完本该属于女人的一生呢?她为什么能在词坛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本课将着力从另外的层面去理解李清照,同时理解她的词。
然后让学生进入教学主页自由浏览,可以从易安词鉴赏开始,也可以先了解女人李清照,或者有的同学对词人李清照比较感兴趣,那也可以从那地方开始。
接着,由老师进行点拨,通过对易安词的鉴赏,是否能看出李清照婉约词风的形成跟她的家世,身世,个人的生活情趣有很大的相关呢?如何通过物境来写心境呢?当所有的问题都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开辟bbs讨论区,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和交流,教师也在适当的时候参与,并对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进行评价。
最后,让学生从讨论中选取一个观点,或者可以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自由上网查找材料进行论证。
五、小结与分析:
评价:
总体上语文课堂的特点体现了出来,在大量的材料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具有了筛选信息,总结观点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多维思考以及讨论交流的精神。语文课堂的创新得到了实现。
心得:
通过以上各步骤,我加深了对网络教学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操作过程和结果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网络教学的可行性。一件新事物如果不去尝试做一下,仅凭以往的经验或想象就去下结论往往会犯错误,对网络教学这个新鲜事物也是如此。通过整个过程的操作,我认为网络教学是可行的,只是要对其特点作进一步探索,在课型上认真选择。网络是工具,与其它工具一样有它的适用范围,使用得当可以起很好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2、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了师生关系。从留言板上学生讨论来看,许多问题是有一定深度的,说明学生们开动了自己的脑筋,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其中主要承担管理和辅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可以预见,如果长期坚持,学生们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比常规教学情况下要强得多,这种能力为离开学校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必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3、网络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首先,老师要能熟练操作电脑。电脑的基本操作就不必说了,网络教学课中,学生和老师主要通过电脑网络进行交流,老师要参与学生讨论,自己的汉字录入速度也不能太慢。
其次,老师备课的方法和思路不同了。这种课型的备课已不仅仅靠一支笔一张纸了,从查找资料到编写网页,都需要有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使网页做得更符合学生实际。
第三,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了。学生们各自在电脑上操作学习,老师是通过屏幕来监控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可以及时反馈,老师对这些反馈信息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反应。
4、学生也有一个适应问题。这种课型上,学生的电脑操作速度也不能太慢;没有老师讲课了,学生在思想上能否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呢?这也是个问题;此外,从课堂情况看,有个别同学进入别的网站去看世界,老师虽然可以通过监控发现并纠正他,但如果学生不自觉,老师也不好总在监视界面上,否则会影响对其他同学学习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网络教学也不一定只有一种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教学,也不同于远程网络教学,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这就决定了对老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限制。我甚至设想打破课时界限,把两至三课时的内容打通上,同时把教师的讲解与网络自学结合起来上。比如把三课时的内容打通,教师用一课时时间来讲解这三个课时的知识结构和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先让学生们心里清楚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然后再用两课时到网络上去学习和讨论。总之,思路开阔一些,还可以想出其它办法,教无定法,这些等以后再去尝试。
最后,基于对这节语文网络课的思考,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我们以往总是教育学生要广泛阅读,开拓视野。这里的广泛阅读,当然指的是报纸、杂志、书籍等纸类介质读物,当网络这种载体出现之后,阅读的资源大大丰富起来,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扩充自己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了。当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每星期至少有一节课专门用来阅读课外书籍,不能用之于教课、考试、练习等与阅读无关的课。当然,这个时间必须排入课表,这样才能做到学生读书的时间有保证。
二. 要有统一的阅读内容 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多彩,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推荐书目,在网上让学生阅读同一内容。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
三. 要有灵活的检测机制 在校园网专门论坛中,由学生贴上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交流。由于方式新颖别致,同学很喜欢这种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方法,比起写在作文本上,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同学们相互阅读交流、评比,又进一步促进阅读的兴趣。
语文组《一堂语文网络教学课》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