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课题 课题成果展示

地理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课的多媒体教学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课的多媒体教学
                       ——世界地理第二册第十二章《西亚和北非》
“教与学”这个古老话题,随着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诚然,对于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特点显著的地理学科,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人教版世界地理第二册第十二章《西亚和北非》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例,由于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较为费力,笔者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想:
西亚和北非地区是世界重要地理分区,也是当今世界热点地区之一。本节课内容是《西亚和北非》一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国家、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较为费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改变以读图、讲解为主的常规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目标导学法,运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各感官的活动,在演示、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教学设计通过展现“海湾战争影片”创设教学前景,引导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导入本节课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如这场战争所在地(西亚和北非地区)到底包括哪些国家——导入“范围、国家”的教学;为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卷入这场战争——导入“地理位置”的教学;这场战争为现代机械化战争,战争所在地的地形环境如何——导入“地形”的教学;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位于沙漠地区,那么战争所地的气候有何特点——导入“气候”的教学。
俗话讲“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部分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观念。
(二)讲授新课
1、范围和主要国家
   “范围和主要国家”教学设计首先在“西亚和北非政区媒体图”演示介绍西亚北非地区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紧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为何本区地跨亚、非两洲;然后演示介绍本区各主要国家如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针对国家众多,学生难以掌握这一难点,采取先学生读图、教师提问、学生电脑操作等形式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再通过图片及背景音乐介绍各主要国家(如埃及——四大文明古国,沙特阿拉伯——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等)。这部分设计,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加深对国家的学习印象,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2、重要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教学设计首先在“西亚和北非媒体图”演示介绍西亚和北非地区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连结印度洋和大西洋,沟通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之间的重要位置。同时采取学生读图、教师提问、学生电脑操作等形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针对“五海”空间位置复杂这一难点,采取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再展现“五海”动态过程来突破难点,加强学生对“五海”空间位置的掌握。西亚和北非地区位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个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借助“轮船运动”的动态过程,对比经苏伊士运河和经非洲南端好望角两条不同航线,引导学生认识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最近交通要道,从而突出苏伊士运河位置的重要性;在“土耳其海峡媒体图”演示介绍土耳其海峡的范围及位置的重要性。然后结合“轮船运动”动态过程设计问题(从上海到伦敦的一艘货轮,途经本区时,行进路线如图所示,请说出沿途经过的海、海峡、运河、洋的名称?),通过这部分设计,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巩固,进一步说明本区位置的重要性;最后展现“丝绸之路”动态过程,说明西亚和北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重要交通要道。
“地理位置”为本节课教学重点,又有难点,教学过程采取演示、观察、读图、提问、电脑操作、展现动态过程等教学环节,步步深入,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在拓宽学生知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3、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地形”教学设计首先借助“西亚和北非地形媒体图”,从颜色分布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本区地形高原为主、平原狭小,平原虽小,却是本区经济文化重要地带;然后演示介绍本区各主要平原(如尼罗河三角洲、两河流域等);最后介绍本区一特别地形——死海,死海的教学设计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读图、观察,启发学生思考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死海位置及特点的掌握。
4、炎热干燥的气候
“气候”教学设计首先展现“西亚北非景观媒体图”结合背景声音,使学生对本区的气候特点有直观的认识;紧接着在“西亚北非媒体图”演示北回归线,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本区大部分地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了解本区气候的成因;再展现“气温、降水”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大部分地方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本区大部分地方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由于这种气候,本区出现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出现世界最高气温纪录(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阿拉伯半岛出现大量无流国;最后对这一气候加以归纳总结。简单介绍本区另一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炎热干燥的气候”为本节教学另一重点,教材处理上重点介绍热带沙漠气候,简要分析地中海气候。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采取课件演示----引导观察----提出问题----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全面展开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借助一段“越南战争影片” 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都是二战后美国为争霸世界参与的两次大规模战争,那么这两次战争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相同点: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很重要,越南战争所在地——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海湾战争所在地——西亚和北非地区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不同点:两地所处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越南战争所在地的地形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为降水较多的热带季风气候;海湾战争所在地是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气候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样的设计,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地理分区(东南亚地区和西亚北非地区),既突出本
节课教学重点(重要地理位置和炎热干燥的气候),又复习东南亚知识,进行知识迁
移,达到对比检测效果。同时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等
各方面能力,也渗透本节课既定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体会:
1、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每次技术革命都会促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因而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告别“黑
板+粉笔”,而且促使地理教学发生深刻变化。与挂图、插图、板画等传统教具相比,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具有内容形象丰富、
表现形式多样、动态过程逼真等优点,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创设一种学生
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首先,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合理
的组织、精心的构思,创设出新颖优美的教学意境,编排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
学过程,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从而达到课堂结构的优
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这节课内容若用传统教学,需要1.5课时,但由于采用多媒
体教学,一课时就可完成,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印象深刻。据课后反馈,
虽然课堂教学内容多,但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都能在课堂当场掌握,印象较深,
都希望课堂教学能多采取这种形式。其次要达到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还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最大程
度的情感投入。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设问、思考题,把目标导学法与多媒体手段有
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引
入“海湾战争影片”,通过这一热点事件,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教学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观念。最后
借助“越南战争影片” ,设计问题进行小结,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地理分区(东南亚
地区和西亚北非地区),既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重要地理位置和炎热干燥的气候)
又复习东南亚知识,进行知识迁延,达到对比检测效果,同时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持
久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等各方面能力,也渗透本节课既定的德育目标。
2、促使地理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多媒体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多媒体教学,它促使地理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为课堂教学创造出高质量多媒体课件,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件,地理教师不仅要构思地理知识的结构编排,还要应用声乐和美术知识来设计课件,以便达到较完美的视听效果。要使课件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完善统一,合理设计动画效果,安排教学活动环节,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用普通教育学、视听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理论来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产品,才能得心应手,师生交流才能融洽,达到最高境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等于用电脑“代替”老师上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起着主导地位。例如本节课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但若离开了教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合理规范的板书设计及现代教学方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同时,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如教态、教学语言、板书等),不断钻研现代教学理论及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使地理教师劳动强度更大,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职能向多方面发展。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课的多媒体教学
                       ——世界地理第二册第十二章《西亚和北非》
苏伟雄(晋江养正中学    362261)
“教与学”这个古老话题,随着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诚然,对于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特点显著的地理学科,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人教版世界地理第二册第十二章《西亚和北非》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例,由于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较为费力,笔者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想:
西亚和北非地区是世界重要地理分区,也是当今世界热点地区之一。本节课内容是《西亚和北非》一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国家、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较为费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改变以读图、讲解为主的常规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目标导学法,运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各感官的活动,在演示、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教学设计通过展现“海湾战争影片”创设教学前景,引导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导入本节课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如这场战争所在地(西亚和北非地区)到底包括哪些国家——导入“范围、国家”的教学;为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卷入这场战争——导入“地理位置”的教学;这场战争为现代机械化战争,战争所在地的地形环境如何——导入“地形”的教学;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位于沙漠地区,那么战争所地的气候有何特点——导入“气候”的教学。
俗话讲“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部分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观念。
(二)讲授新课
1、范围和主要国家
   “范围和主要国家”教学设计首先在“西亚和北非政区媒体图”演示介绍西亚北非地区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紧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为何本区地跨亚、非两洲;然后演示介绍本区各主要国家如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针对国家众多,学生难以掌握这一难点,采取先学生读图、教师提问、学生电脑操作等形式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再通过图片及背景音乐介绍各主要国家(如埃及——四大文明古国,沙特阿拉伯——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等)。这部分设计,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加深对国家的学习印象,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2、重要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教学设计首先在“西亚和北非媒体图”演示介绍西亚和北非地区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连结印度洋和大西洋,沟通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之间的重要位置。同时采取学生读图、教师提问、学生电脑操作等形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针对“五海”空间位置复杂这一难点,采取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再展现“五海”动态过程来突破难点,加强学生对“五海”空间位置的掌握。西亚和北非地区位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个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借助“轮船运动”的动态过程,对比经苏伊士运河和经非洲南端好望角两条不同航线,引导学生认识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最近交通要道,从而突出苏伊士运河位置的重要性;在“土耳其海峡媒体图”演示介绍土耳其海峡的范围及位置的重要性。然后结合“轮船运动”动态过程设计问题(从上海到伦敦的一艘货轮,途经本区时,行进路线如图所示,请说出沿途经过的海、海峡、运河、洋的名称?),通过这部分设计,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巩固,进一步说明本区位置的重要性;最后展现“丝绸之路”动态过程,说明西亚和北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重要交通要道。
“地理位置”为本节课教学重点,又有难点,教学过程采取演示、观察、读图、提问、电脑操作、展现动态过程等教学环节,步步深入,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在拓宽学生知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3、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地形”教学设计首先借助“西亚和北非地形媒体图”,从颜色分布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本区地形高原为主、平原狭小,平原虽小,却是本区经济文化重要地带;然后演示介绍本区各主要平原(如尼罗河三角洲、两河流域等);最后介绍本区一特别地形——死海,死海的教学设计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读图、观察,启发学生思考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死海位置及特点的掌握。
4、炎热干燥的气候
“气候”教学设计首先展现“西亚北非景观媒体图”结合背景声音,使学生对本区的气候特点有直观的认识;紧接着在“西亚北非媒体图”演示北回归线,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本区大部分地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了解本区气候的成因;再展现“气温、降水”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大部分地方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本区大部分地方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由于这种气候,本区出现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出现世界最高气温纪录(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阿拉伯半岛出现大量无流国;最后对这一气候加以归纳总结。简单介绍本区另一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炎热干燥的气候”为本节教学另一重点,教材处理上重点介绍热带沙漠气候,简要分析地中海气候。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采取课件演示----引导观察----提出问题----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全面展开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借助一段“越南战争影片” 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都是二战后美国为争霸世界参与的两次大规模战争,那么这两次战争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相同点: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很重要,越南战争所在地——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海湾战争所在地——西亚和北非地区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不同点:两地所处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越南战争所在地的地形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为降水较多的热带季风气候;海湾战争所在地是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气候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样的设计,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地理分区(东南亚地区和西亚北非地区),既突出本
节课教学重点(重要地理位置和炎热干燥的气候),又复习东南亚知识,进行知识迁
移,达到对比检测效果。同时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等
各方面能力,也渗透本节课既定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体会:
1、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每次技术革命都会促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因而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告别“黑
板+粉笔”,而且促使地理教学发生深刻变化。与挂图、插图、板画等传统教具相比,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具有内容形象丰富、
表现形式多样、动态过程逼真等优点,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创设一种学生
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首先,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合理
的组织、精心的构思,创设出新颖优美的教学意境,编排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
学过程,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从而达到课堂结构的优
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这节课内容若用传统教学,需要1.5课时,但由于采用多媒
体教学,一课时就可完成,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印象深刻。据课后反馈,
虽然课堂教学内容多,但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都能在课堂当场掌握,印象较深,
都希望课堂教学能多采取这种形式。其次要达到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还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最大程
度的情感投入。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设问、思考题,把目标导学法与多媒体手段有
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引
入“海湾战争影片”,通过这一热点事件,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教学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观念。最后
借助“越南战争影片” ,设计问题进行小结,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地理分区(东南亚
地区和西亚北非地区),既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重要地理位置和炎热干燥的气候)
又复习东南亚知识,进行知识迁延,达到对比检测效果,同时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持
久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等各方面能力,也渗透本节课既定的德育目标。
2、促使地理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多媒体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多媒体教学,它促使地理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为课堂教学创造出高质量多媒体课件,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件,地理教师不仅要构思地理知识的结构编排,还要应用声乐和美术知识来设计课件,以便达到较完美的视听效果。要使课件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完善统一,合理设计动画效果,安排教学活动环节,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用普通教育学、视听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理论来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产品,才能得心应手,师生交流才能融洽,达到最高境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等于用电脑“代替”老师上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起着主导地位。例如本节课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但若离开了教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合理规范的板书设计及现代教学方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同时,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如教态、教学语言、板书等),不断钻研现代教学理论及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使地理教师劳动强度更大,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职能向多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