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时期历史教学的需要。本人想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介绍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过程,以此向同行求教。
一、制作目的:
首先,从《三国鼎立》一课教材内容上看很简单,但实际容量却很大,涵概了整个三国这段复杂、动荡的政治、经济历史状况。如何让学生比较清楚、直观地理解教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其次,本节课重点讲的内容是三国鼎立,主要围绕两场战役来叙述,但教材对这两个战役过程的描述十分简单。运用动画系列能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战争的全过程。
第三,三国历史在民间、社会上广泛流传,各种小说读本、历史故事书、戏剧、电影、电视等举不胜数。学生耳闻目濡,对三国历史虽知之不多,但已有所了解。如果照本宣科,会使课堂枯燥乏味。
因此,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增强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授课过程: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曹操发展势力的措施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措施。
(二)思想认识:1、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形成的发展过程,认识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
3、通过学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认识战争不仅是双方综合力量的较量,天时、地利和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也起重要作用。
(三) 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提
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的不同结局,提高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板书设计] 课题(略)
一、官渡之战:1、社会背景:①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② 曹操积极发展势力
2、经过:(200年)曹操——袁绍
3、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曹操——孙权、刘备)
2、经过:(208年)曹操——周瑜、诸葛亮
3、作用: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三国的建立:
220年 曹丕——魏,都 洛阳
221年 刘备——蜀,都 成都
222年 孙权——吴,都 建业(今南京)
四、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曹魏重视农耕: (马钧——翻车)
2、诸葛亮治蜀: (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 (230年,卫温——夷洲,今台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欣赏一段歌曲(播放音乐课件)。然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相信同学都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或小说读本。不过应该知道,《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历史故事,它与历史是有区别的,因为小说里面有些情节是虚构的。鲁迅先生说得好:《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我们应加以分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鼎立》的历史。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2课(板书课题)。
(二)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三国鼎立”中的“三国”指的哪三国?
(同学:魏、蜀、吴三国)
教师:答得很好。请看屏幕(展示鼎立形势图课件)。简介:北方是魏国;东南是吴国;西南是蜀国。然后设问:这种三足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问题。
(板书)一、官渡之战:1、社会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提问:东汉末年曾发生过一场什么农民起义?它是否推翻了东汉王朝?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黄军起义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但各地州郡官吏在镇压黄军起义过程中,乘机扩大势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他们为争夺地盘不断混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早日实现统一。
在北方众多军阀当中,最有实力的是谁呢?(学生: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从实力来讲,袁绍比曹操强大,但曹操注意顺应民心,积极发展势力。请问:曹操是如何发展其势力的呢?学生看书后回答,然后教师小结:通过实行这一系列措施,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公元200年,终于在官渡与袁绍展开决战。
(板书)2、经过:(200年)
教师(展示“官渡之战”课件)根据课件图示讲解。最后提问: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呢?
(板书)3、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教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表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那么,曹操是何许人呢?现在我们不妨来见识一下(展示曹操课件)。提问:哪位同学来评一评曹操呢?学生评价后教师小结,然后结合课文引录的曹操诗句提问:曹操的壮心是什么呢?(南下统一全国)。由此引发了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
教师(展示赤壁之战地图)提问: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目的是什么呢?(统一天下)那么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谁呢?(刘备和孙权)。然后教师分析孙权、刘备的势力范围,最后引出诸葛亮。教师(展示诸葛亮像课件)提问: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诸葛亮?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
(板书)2、经过:(208年)
教师(展示《赤壁之战》课件),根据地图讲解。最后提问: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呢?
(板书)3、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接着教师强调:赤壁之战只是形成鼎立的基础。之后,孙权进一步扩大和巩固长江中下游地盘;而刘备乘机占据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并攻占四川。三国鼎立最终形成。
(板书)三、三国建立:(学生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教师板书下列内容)
220年 曹丕——魏,都 洛阳
221年 刘备——蜀,都 成都
222年 孙权——吴,都 建业(今南京)
然后教师(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出:这就是我们开头看到的鼎立图。
(板书)四、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曹魏重视农耕:(马钧——翻车)
2、诸葛亮治蜀: (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230年,卫温——夷洲,今台湾)
以上经济部分教师按课文简单讲述。最后小结:三国建立后,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都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三国都想统一中国,三方角逐竞争,最后胜负如何,我们下节再讲。一、官渡之战:1、社会背景:①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② 曹操积极发展势力
2、经过:(200年)曹操——袁绍
3、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曹操——孙权、刘备)
2、经过:(208年)曹操——周瑜、诸葛亮
3、作用: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三国的建立:
220年 曹丕——魏,都 洛阳
221年 刘备——蜀,都 成都
222年 孙权——吴,都 建业(今南京)
四、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曹魏重视农耕: (马钧——翻车)
2、诸葛亮治蜀: (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 (230年,卫温——夷洲,今台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欣赏一段歌曲(播放音乐课件)。然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相信同学都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或小说读本。不过应该知道,《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历史故事,它与历史是有区别的,因为小说里面有些情节是虚构的。鲁迅先生说得好:《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我们应加以分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鼎立》的历史。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2课(板书课题)。
(二)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三国鼎立”中的“三国”指的哪三国?
(同学:魏、蜀、吴三国)
教师:答得很好。请看屏幕(展示鼎立形势图课件)。简介:北方是魏国;东南是吴国;西南是蜀国。然后设问:这种三足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问题。
(板书)一、官渡之战:1、社会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提问:东汉末年曾发生过一场什么农民起义?它是否推翻了东汉王朝?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黄军起义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但各地州郡官吏在镇压黄军起义过程中,乘机扩大势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他们为争夺地盘不断混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早日实现统一。
在北方众多军阀当中,最有实力的是谁呢?(学生: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从实力来讲,袁绍比曹操强大,但曹操注意顺应民心,积极发展势力。请问:曹操是如何发展其势力的呢?学生看书后回答,然后教师小结:通过实行这一系列措施,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公元200年,终于在官渡与袁绍展开决战。
(板书)2、经过:(200年)
教师(展示“官渡之战”课件)根据课件图示讲解。最后提问: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呢?
(板书)3、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教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表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那么,曹操是何许人呢?现在我们不妨来见识一下(展示曹操课件)。提问:哪位同学来评一评曹操呢?学生评价后教师小结,然后结合课文引录的曹操诗句提问:曹操的壮心是什么呢?(南下统一全国)。由此引发了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
教师(展示赤壁之战地图)提问: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目的是什么呢?(统一天下)那么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谁呢?(刘备和孙权)。然后教师分析孙权、刘备的势力范围,最后引出诸葛亮。教师(展示诸葛亮像课件)提问: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诸葛亮?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
(板书)2、经过:(208年)
教师(展示《赤壁之战》课件),根据地图讲解。最后提问: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呢?
(板书)3、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接着教师强调:赤壁之战只是形成鼎立的基础。之后,孙权进一步扩大和巩固长江中下游地盘;而刘备乘机占据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并攻占四川。三国鼎立最终形成。
(板书)三、三国建立:(学生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教师板书下列内容)
220年 曹丕——魏,都 洛阳
221年 刘备——蜀,都 成都
222年 孙权——吴,都 建业(今南京)
然后教师(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出:这就是我们开头看到的鼎立图。
(板书)四、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曹魏重视农耕:(马钧——翻车)
2、诸葛亮治蜀: (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230年,卫温——夷洲,今台湾)
以上经济部分教师按课文简单讲述。最后小结:三国建立后,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都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三国都想统一中国,三方角逐竞争,最后胜负如何,我们下节再讲。
[总结]:本课重点是三国鼎立。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两场战争:一是200年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二是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到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三国正式开始。
那么三国鼎立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从秦汉国家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从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到形成三国,是实现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因此,三国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尽管三国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
展示[思考题]:1、同时参加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曹操为何会一胜一负呢?
2、请动手制作一副“三国鼎立”示意图。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播放音乐欣赏)。
三、教学效果: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与传统的常规教学相比,不同的是通过对教材的再处理,加入了音乐、电影、图象、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
首先,表现在由大家熟悉的音乐欣赏开始,调动学生原有的思维,引出热门话题《三国演义》,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教师点题并把结果让学生先知道。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呢?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学生受到高雅音乐欣赏的熏陶,同时增强了课堂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积极质疑、求知的欲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对两场战役过程进行了动画设计,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时空概念,同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整个战役的全过程。通过对曹操、诸葛亮历史人物图片的再认识,缩短了学生与历史人物间的距离,并给学生留下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空间。加入“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电影片段,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实感。
第三、通过对小结的提炼及思考题的精密设计,使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以及明辨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从而提高历史看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说、评等诸方面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前景大有可为。
历史组《三国鼎立》一课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