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课题 课题成果展示

政治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教师论坛》2002/11
   (一)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
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两院”院长时曾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相对传统经济,它实现了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转变。这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的重要特点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所以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创造性劳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人的创造力开发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前进到什么程度。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创造性劳动,因为知识只有在创造性运用中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才能超过原有价值,才能升到更高的层次。创造可以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创造可以使社会得到进步,没有创造,社会将停滞不前,有了创造,社会将飞速发展,所以开发人的创造精神,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有人把21世纪称为“创造的世纪”,预示着国际间的竞争转化为国家、人群间创造力的竞争。世界上经济、军事和部分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创造的竞争。过去说“时间就是金钱”,而现在说“主意就是金钱”。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相等的,而在相等的时间里,谁的主意最高,创造力最强,谁就取胜。所以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这就更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思维灵敏、判断准确、主意巧妙的智人,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思想政治教学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应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呢?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要给学生一点“不听话”的空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内容。教师都想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
      人才,可是学生真的有创造型特点,一些教师又担心了,因为创造型学生往往不太听话,但实践证明不太听话的学生更可能有较多的独立见解,有质疑的精神,有更高的创造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善问是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勇于探索的表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另一方面,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总之,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要敢于大胆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思维品质。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的特点是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能使人的思路摆脱旧的联系,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以全新的视点观察、分析事物,提出新的见解。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就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要允许,二是鼓励,三要引导。在讲人生价值标准讨论时,我曾举了个例子:二个学生一起到海边玩,其中一人不慎掉入水中,并被海浪冲走,另一个学生水性不好,更谈不上救人了,但这时周围没有他人,这时他该怎么办?不救吧?回去一定会受到遣责;救吧?怎么救?两个人一起死!传统的思维是要舍己救人,但有的学生明确提出,生命比“遣责”更宝贵,救人重要,但要有把握,否则又牺牲一条生命,太不值得!对这样的思维我绝不一棍子打死,而是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想法。另外有看过一个事例:一个农村小学校门前有一条河,老教师天天背着学生过河,年年评上劳动模范。后来换了一位青年教师,他逆向思维,不是背学生过河,而是组织全村人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结果未评上劳动模范,因为按传统思维方式只有“背”才勤劳,才能评上劳动模范。所以教师千万别把学生束缚在传统思维的方式里,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如果学生的想法荒谬,可以加以引导,不要压制。
       3、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
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之母”。可见,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它是对过去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综合的过程,是一种具有极大自由度的思维形式。人们往往借助于想象去突破固定的模式和条条框框的约束。科学上的伟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借助想象提出的关于要解决问题的假设。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可能性,从一点向四外发散,可以让学生的想象空间大大增强.在讲到商品的使用价值时,我举了一个事例:铅笔有几种用途?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可以写字、当尺子、当礼物,最有意思的是有学生发言:女老师可以拿它画眉毛等等……有助于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4。要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它对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是个很重要的条件。而“业精于勤而成于思”,一个好的教师则要就是通过他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教条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了主动参与的勇气,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缺乏思考、缺乏创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要善于从一些小事、小处着眼,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中悟出道理,要教会学生在务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能够识辨是非、辨别善恶和美丑;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哪一学科中,都必须充分抓紧时机,注意鼓励、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