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目标可细分成三类:
1、 知识目标:知道新运动形式——机械振动的特点;知道弹簧振子理想模型;知道简谐运动的受 力特点;理解简谐运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振动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物理情景中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3、 科学素养目标:通过对弹簧振子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理想化方法。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课前,教师将相关的网络课件资源接到主题网页当中,并发布到校园网上。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角色扮演”,以小科学家的身份利用多媒体网络来分析解决教师依次给出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力求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回复力,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简谐运动的三个特点。
2、 难点:利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1、复习:(1)几种常见运动形式的受力特点;(2)力和运动的关系。 讲解板画课件 1、 提问:几种常见运动形式的受力特点。2、 力和运动的关系3、 在屏幕上播放“力和运动的关系” 回顾学过的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定义机械振动 实物振动课件 1、 演示各种实物振动现象;播放四幅机械振动课件。2、 告诉学生观察目的:分析各个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 1、 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2、 根据运动的特点给出机械振动的定义
3、学习弹簧振子物理模型及其理想条件 实物课件 1、 演示弹簧振子实验(先不通气体、然后再通气)2、 提问:小球做机械振动的条件 1、 学生观察分析实验阅读课本。2、 回答:弹簧振子的构成和理想条件。
4、分析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原因,并给出恢复力的概念。 简谐运动课件 1、 提问:(1)振子靠近平衡位置过程中为何加速;(2)振子离开平衡位置过程中为何减速;(3)归纳 出振子的受力特点2、 提示:利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来分析。 1、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 在此基础上得出弹簧弹力的特点,并给出恢复力的概念
5、分析振子在一个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简谐运动课件 1、 提问:振子在做机械振动的过程中,它的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具有什么变化规律?2、 提示:利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来分析。3、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修改结论,并得出各个物理量 的内在逻辑关系。 1、 学生观察振子振动的全过程,并填表格。2、 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各个物理量的内在逻辑关系3、 与教师、同学讨论,修改错误。4、 对弹簧振子运动的全过程形成动态的认识。
6、分析归纳出简谐运动的受力特点(给出简谐运动的定义)、运动学特点、能量特点。 简谐运动课件 1、 提问:比较位移和恢复力的关系、位移和加速度的关系、恢复力和速度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关系。2、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内容,得出结论。 1、 带着问题分析表格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2、 与同学、老师探讨纠正错误的结论
7、练习、巩固、反馈 练习题 1、 播放练习题,让学生求解。2、 给出评价和反馈 学生利用学过的新知识动手做练习,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8、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如何利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做机械振动的原因,分析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流程图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简谐运动
一、机械振动:平衡位置;往复运动
二、弹簧振子的振动
(一)理想条件:两各“可忽略”
(二)恢复力: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且作用效果总是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恢复力。
(三)振子在一个全振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简谐运动
(一)定义:物体在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总与位移方向相反的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恢复力 作用下的振动。
(二)特点:
1、受力特点:
2、动学特点:
(1)物体由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2)物体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
3、能量特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系统机械能守恒。
七、教学小结
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协作式的探究学习,这是本节课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突破。从而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但本节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并没有完全实现教学的设计思想,如果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已去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小结,效果会更好。由于教学方式和“填鸭式”没有根本改变,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时间太长,主动学习的时间太短。
课件制作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果在网页上设置一个讨论区将会使学生之间协作式学习方式体现得更充分,自主式协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为此在相应动画的思考题必须尽量细致些,引导性的语言必须全面些,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八、教师评价
评议者A:老师讲解的内容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校少。
评议者B:从教学简案上看,教学设计注意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归纳运动特点及规律,体现物理学作为实验科学之一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课堂实践看,以下两点使教学设计意图末能得到充分贯彻:1、教师的教育观念、角色定位离教学设计的理念尚有距离。2、学生机利用得不够,若让学生在学生机上观察几个现象,效果也许会更好。
评议者C:从课件的设计思路看,“四主”原则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是之处是:1、屏幕上思考题字体偏小;2、由于网络教室空间相对较大,教师的音量显得较小。建议1、今后在网络教室上课时,麦克风的音量可适当开大些;2、本节课若先让学生操作、填表,教师再进行总结,学生的主体性是否体现得更充分?3、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课时便迫不及待地操作电脑。因此,在网络教室上课(特别是无人听课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学生动手与听讲的关系,也是值得研究的
评议者D:1、课件的对比度较差,界面欠清晰,可见度较小。2、教师讲得太细,学生参与不够。3、学生对电脑的操作欠熟练,学生对应如何参与该节教学活动缺乏了解。4、重点欠突出,讲课中重复多,语言欠简扼。
评议者E:1、新课对前几章,进行概括和归纳复习,但若用提问形式复习会更好些。2、应让学生进入网上进行分析,教师的网络观念更新不强,教学观应从“讲授式”向“自主学习”转化,角色的转变不够。3、重难点有讲到,强调不够,对高一学生应多次重复强调,但其余不用多次重复。(对位移规定应多次重复,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应多强调)。4、网络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应多运用。可调一位学生答案来讨论。(可直接投影)。5、高一年不要求所有知识要全部到位,讲授时不能把所有知识一下子传授给学生,这对高一学生不接受。
评议者F:模拟实验内容和问题的解决由学生完成(分析、讨论、协作),课堂教与学的关系中仍以教为主,是否探讨学生自主性强些的学习过程,观念与师生地位大胆改变。讲解的条理清晰。思路明确,语言教态好。
评议者G:1、课件上的思考题字体太小2、振子在一个全振动过程中的各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课件讲授—提问—指导学生上网边观察振动过程边填表)体现传授—接受方式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是否设计为先让学生观察各振动情景—自己探究自己填表—老师归纳,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填表)的时间太短!有的表填不完。双主模式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自主上网没时间!
评议者H:课件演示生动、直观,但背景暗黑,图象也难以突出清晰,教学模式新颖,充满现代技术气息。“四主”教学原则得以真正体现。建议先让学生动手填写表达,再进行评议,归纳更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想。
评议者I:整堂课教学似以教师讲授为主。看不到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体现,感受不到突破。感觉等同于课件演示课。学生操作技术水平有待锻炼加强,否则不能与教师讲解指导同步。效果反而不好。
评议者J:1、学生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较差,造成教与学之间的脱节。2、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评议者K:缺点:以教师为主,问题设置不是很多。建议:需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教师起点拨作用,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所以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最后小结要总结出规律及能量特点。
物理组《简谐振动》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