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2年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研讨会
摘要:《新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在于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人本位”特点,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强调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充分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于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课程概念--------“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新教材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本)》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以课本为载体,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教本”已化为“学本”,教师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和相互学习的伙伴。一切活动都要让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所以研究性学习将是我们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教材中有研究性课题,那么我们就要研究起来,要研究方法、要研究课程、要有研究的收获,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笔者就化学教学提出几点有关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的初步探索:
一、
1、 问题性:教师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索问题;或提供材料,但这些材料不直接解决问题,而作为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而且往往需要学生补充收集材料。例:新教材《碱金属》在内容表达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预测→实验→讨论→归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描述金属钠、钠的氧化物、碱金属元素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提出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用途,其依据是什么?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大胆的分析、预测。在激烈的讨论中让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醒学生今后怎样获取、分析、运用知识。
2、 开放性: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均有相当在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才能发挥的足够空间。例在研究“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这一课题时,它可以广域性,可以是单从化学科角度,也可以跨学科,可经当做社会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
3、 综合性:社会系统是复杂的,每个实际问题都会涉及到人文与科学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围绕某个科学主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这种科学主题可以是某一学科的小综合,如化学中“关于××物质性质的研究”,也可以是涉及多学科大综合问题,如“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4、 社会性: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是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自身的现实问题,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等方面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保护”“垃圾与环境”等问题的研究。
5、 实践性”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索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会,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例:笔者所在地区晋江磁灶是盛产磁砖的地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教师提出“酸雨形成及防治”,实地采用了磁灶某个区域水源进行分析及研究,在实践中认识了“酸雨”。
6、 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包括发现问题,方案设计与实施,到结论得出均由学生来做,具有自主创新性。例如笔者所学校养正中学是所名校,学校旁边应运而生出许多快餐店,学生在平常是观察到快餐盒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了“白色污染”研究课题,并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一这一问题的方案。
【案例一】:酸雨研究
简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从小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知识,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目的:实现学习者知识自我更新,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从小接触科研,破除对科研的神秘感,培养创新意识。
课题选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学生思维知识水平,可在初三以上年级开展。
范围:政治、经济、科技、环保、文化……
预期成果:研究论文、课题讲解。
教材知识:《大气与环境保护》《硫及硫的氧化物》《工业与工业布局》、《人口增长》。
研究方法:实地勘察、查阅资料、数理统计、实验操作、网络论坛、网络测试、微机输入与多媒体制作。
提出课题:情境——湖泊水质酸化,暴露的建筑物、金属筑件受到腐蚀……
课题产生:讨论式产生课题——预测各种原因,提炼出主题,决定研究方向
组织形式:半开放式小组合作(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其具体题目互不相同,如SO2、NOx、降水、TSP等)。
搜集整理资料:考察、取样,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将调查结果提交论坛或作为一期主题进行调查讨论,对分析讨论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效数据并做出初步评价。
有效信息:例如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图示,动画,PH<5.6=,酸雨的构成(饼形比例图示),我国部分城市降水平均PH值(表格),欧洲部分国家降水平均PH分析图(降水分析图),我国的酸雨分布(线性关系图),我国的能源构成(煤),我国工业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废气污染(硫酸工业、有色冶炼、煤电厂)……
得出结论:解释数据及信息,形成一般结论,将自己的结果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撰写一篇报道、完成一篇小论文、制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材料。
小组成果:例如分析某一年度大陆平均降水的PH值的分布,找出三个酸雨区都分布在南方的原因,用所学的知识,提出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采取行动:让学生考虑并确定现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给污染源的作俑者提出整改意见,组织一次社区环境保护宣传等。
成果报告:用PowerPoint制作报告。使用说明——有关概念介绍(酸、PH值、SO2、物种灭绝、NOx、季风、火力发电、TSP、汽车尾气等)——酸雨的形成原理(SO2 60%、燃烧40%、火山25%)——造成酸雨的污染源分析——酸雨的破坏力及酸雨对世界的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引用资料的文献及网址。
课题评价: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在于有无“创见”,有无独立思考,独特观察,独自获得的思考材料,符合规范的思考逻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
二、 教师指导策略:
1、优化教学情景 诱发研究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面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与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还要深入班级,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弹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在生活中接角到哪些类型的能源?(2)这些能源的利用产生污染的情况怎样?(3)你周围的环境是否受到了污染?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学生从生活中能源的利用与环境蝗关系出发,经分析论证,确定了“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
2、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超越创新
在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窨,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资料或教师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和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主研究、自由创造。让学生在独立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尝试失败,使他们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失败中总结。例如,在学习了酸雨的有关知识后学生提出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模拟实验”的研究课题,在这一课题中的活动中,由于知识的局限,出现了许多错误不合理的设计和想法,走了许多弯路,但是从一次次的尝试中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方法、改进方案、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
3、重视探究过程 感悟创新苦乐
对中学生来说,化们在研究性课题中的活动仅仅属于一种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发现,一种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形成;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仅仅是要像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那样来进行学习,其本质是对科学研究的模仿或模拟,是“像”而不“就是”。教师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我们不必也不可能要求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发现新的元素,而只能要求学生模拟和循着科学家研究元素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某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联想和推测,实验探索、归纳总结,判断某物质可能具有的结构和性质,形成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4、渗透科学方法 全面提高素质
在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很好地渗透科学主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归纳总结、类比推理、数据搜集与整理。认识到要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研究。
总之我们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我们必须以一个全新的姿态,以一个全新的观念,以一个全新的实践者来从事新的教学过程,在教师主导作用时,我们应当更加提倡在可能的环境条件下,更多的成为教学的咨询者、组织者、指导者,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兼主体。
参考文献: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科书》(试验修订本) 人民教育出版禄2001。5
2、《高中化学新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河南回民中学 张金连
3、《中学化学新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班的探索》 浙江德清 李华 郑志祥
化学组《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