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合作学习法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组织若干名学生或若干学习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由学生来进行选择,就决定学生”人人有事可做“、 ”人人有兴趣学“.教师的任务从主要是讲解和讲授,转化到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学习方式也从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转化到主要是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我们上科学课时,同样要教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比如我在教学《造纸》一课中,同学们不断的提出新问题,如:我们现在的纸是怎么来的?我们不用书中的方法能不能制造出纸来;造纸厂是怎样造纸的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分工协作从而解决问题,无疑说明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慢慢的培养。
6、目标学习法
目标学习,就是科学课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来学习。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这一课时,在共同研究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后,我出示钩码,先让学生猜测它会不会受到水的浮力?有猜测可能会,但大部分同学猜测不会,可当他们通过实验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像他们刚才猜测的那样,这时就产生了矛盾冲突。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我见机提出”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呢?“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为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进而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怎样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而这个问题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现在已经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作用下,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总之,法无定法,授人以 ”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才能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只有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开设小学科学课堂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