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课题 课题成果展示

政治组《浅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问题》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注:(该篇论文获得福建省政治教师论文三等奖)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教学教育来说,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越是高创新的知识,其价值也就越高。一九九九年召开的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的摇篮。”中华民族能否在二十一世纪里赶上世界发达的国家,取决于能否在今天做出加速度的创造。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创造教育。身为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眼光,应清醒地认识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更新、方法的改进与素质的提高。
一、 改革要想成功,首先要从转变观念抓起。                         
    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中学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走向批判地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导、授业、解惑”,强调教师是教育的主宰者,而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这就造成学生厌学。学生没有学好知识,就失去了创新的前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代之以新的观念。
我认为新的观念有下面几个内容:由过去同一培养,变为注重个性培养;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由以前注重发展智育,变为发展以德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由单一的、封闭式的说教,变为多元化的、民主开放式教学;由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陋的教具,变为能多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由单纯理论传授,变为注重引导兴趣、开拓思维、培养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教学。
二、 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教法是教师在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的手段和程序,教法可以比喻成在教师和学生间传授教材内容的桥梁,教法对课堂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求知、钻研、进取、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倍受激励的教学活动中展示个性品质,自觉超越现有的知识范畴,主动地去发现新问题,发明新方法,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就特别强调指出:“要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课上得更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变革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法,变只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注重思想教育、培养想象等能力的“启发式”教学,变死记硬背的“封闭式”教学为注重培养兴趣、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民主开放式”教学,在教改中有所突破,培养学生不同程度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一)、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研成果告诉我们:想象是发明的先导,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正处在想象的旺季,其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神奇多姿的,中学阶段是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开展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看似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活起来,启发学生想象创新。如在讲“严峻的环境形势”的问题时,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没有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治理环境与保护资源,将来社会环境、生态平衡、地球生命、人类寿命会怎么样?再让学生谈一谈:“假如我是环保局的局长”的设想,让学生思维自由发散,谈谈自已的想法,说说生活的疑问,讲讲对未来憧憬,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据心理学研究指出:“想象是最有价值的创新因素,想象是创新的前导,想象力越大,创新的能力就越强。但想象不能凭空设想,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多积累感性认识,使学生尽快尽早地获得新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知识信息环境,并启发培养学生思考、想象等能力。如果把学生封闭、局限在课本和教室内,学生的想象创新就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通常是与质疑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质疑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据教育学、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是在实际中遇到疑难、解决疑难是不断发展其智慧的。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新的突破口”。教师课前要精心地设计疑问,课堂要巧妙地提出疑问。先让学生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再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如曾经我在讲“商品“的观点时,作了如下几个设问:A、大自然中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医院里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B、河里的水是不是商品?自来水厂提供的自来水是不是商品?为什么?C、商店里卖不出去的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展览厅里的物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D、你买来的物品,后来又送给同学,这送给同学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E、判断物品是否商品的关键是什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又将到哪里去?如此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引导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也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去投身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中,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切忌老师越俎代庖。这样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既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又使学生在查阅资料、思考问题过程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发现新的问题,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与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解放思想,破除不适应新情况的旧观念、旧框框、旧教法,才能摆脱盲从,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尊重知识与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和创新。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调查、辩论、演讲、示范动作、表演小品与主题发言等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商品价格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的经济学观点时,可以带领同学到市场上调查,加深对理论的印象,使学生形成调查研究生活工作的态度,这也是创新的根据;又如讲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哲学观点时,可以请一个同学在教室里走路(一脚走,另一脚停)来作示范性动作,给予学生直观性的感觉。使同学得到较生动、形象、具体的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模仿想象创新等到能力;在讲授初一年第一课——善于认识自己的观点时,请学生做一做:自我画像——我是谁?并以主题发言的形式,让同学自己讲述自己,培养同学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与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判断自己的能力,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和能力,这也是同学们的一次批判创新的机会。
三、 教育的创新,来自教师的学习与实践,实施创造教育需要具有
创造素质的教师。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
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一)、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政治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指在了解社会发展常识与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学习,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形成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税性,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中学政治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坚定正确的信念,把握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局,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带头批判社会上的歪理邪说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如“法轮功”与“两国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人们都说教师是蜡烛,是阶梯,是春蚕,这个职业不仅要求教师能甘于忍受清贫劳苦,更需要有一种崇高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江泽民指出:“人们为什么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因为他们肩负着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崇高职责。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才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身为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的同时要加强政治修养,还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建立起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对他们正确指导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迫切要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要“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教育每一位学生,以“真、善、美”的思想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三)、继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创造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当今时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观念层出不穷,而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集知识、能力和觉悟为一体的,尤其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政治教师若不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那就难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已开始步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才能解决一些问题。如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仅有过去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现在,恐怕这一桶水,也不够教师用的了。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作基础,就可以在讲课的时候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旁征博引,在讲课中融会各种新知识和新理论,并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立体地、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帮助。
通过学习,改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指导方法和考试形式等,增强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教育效益,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才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综上所述,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是: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批判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力、超前的预见能力、动手的实践能力等。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方法和较高的素质。教师的观念的更新、方法的改进与素质的提高是个有机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观念的更新有助于促进方法的改进和有待于素质的提高,方法的改进意味着观念的进步和素质的发展,而素质的提高能够推进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创新,它们统一于教学教育之中,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