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课题 课题成果展示

生物组《浅谈多媒体网络下的生物课堂》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11-20

注:文章来源于《2002年福建省中学生物教学论文集》

摘 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网络的优势,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生物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优势   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本文将讨论网络教学的优势及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1.网络教学的优势
1.1展现多媒体电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虽然实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的,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可以开出实验的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而且生物科的许多实践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完的,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
  就象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二节,我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还有在"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我也是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这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2独立自主的探索研究
  学生的自主参与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单机演播形式CAI中,重视“演”和“播”,学生的自觉参与程度不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时,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软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肥料”加在“植物”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教师的指导,终于“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就这样,在游戏中,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索,掌握知识的本质。又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一节时,学生往往不容易掌握花的各个部位(如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等)的相对位置。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完成这样一个练习:提供一些散乱摆放的花的部分,学生用鼠标点击,拖动各个部件到屏幕上一确定位置,位置正确则连接,同时给予表扬,错误则返回原处,并给予提示。经过多次尝试,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花的结构的知识。
1.3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单机演播形式CAI中,是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同一个课件中,而这个整合是一个耗费大量时间的过程,由于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详尽录用资料。但使用多媒体网络之后,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例如高中《绪论》的CAI教学中,生物体的七个基本特征是一个重点,为了讲清楚这一部分内容,需要大量的图片、电影资料。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只要使用超级链接,通过网线将这些资料从教学资料中学传输过来,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降低了教师的备课强度。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旦需要同样的素材,仍旧可以通过网线从教学资料中心获取。
2.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______________“遗传物质”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探索
   本节课的教学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支持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作的探索,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发挥,通过动手、动脑,自主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富有成效地学习。本文的‘‘遗传物质”一节包含“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复制”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两课时内容,由于本节的知识点较抽象难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2.1教学程序设计 
教师把教材上的“遗传物质”教学内容分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转录和翻译”、“人类基因组计划”、“RNA的结构”等六个部位。教学过程中:学生观看电脑展示动画         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或学生自由提问,然后由其他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教学过程流程图
 
2.2教学效果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遗传物质”一节教学重点较多,通过教师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基本概念,完善其新的认知结构,故采用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反馈练习交替进行的形式。通过计算机网格,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作出准确评价。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个师生互动的状态,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两周后,以另一个按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平行班作为对照班,与实验班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如下表:  
知识点正确率班级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的结构 DNA的复制过程 转录和翻译   DNA与RNA   的区别
  对照班(52人)  85 .5%   80.5%   82.0%     75.5%     78.5%
  实验班(52人)   95.5%   92.5%   98.0%     83.0%     95.5%
 可见,两班的正确率相差明显,平均分相差12.5说明改变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去尝试和总结。相信在生物学教学中,只要在正确的科学方法指导下,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将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品质,促进其开拓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生物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