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论文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论文:小议科学教学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9-03-24

  关键词:自然 科学 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小学自然改为小学科学课,这是一次较大的变革,当然,科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都远远大于原来的自然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标准》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内容很好地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 、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科学课程标准》这些目标要在课堂上实现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营造不同于以往的自然常识教学的一种全新的课堂。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标准》所倡导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四个:一是科学知识与技能,二是科学方法与能力,三是科学行为与习惯,四是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最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中间部分是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最外围部分是科学行为与习惯。这是关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定位问题。从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这次把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实质性的飞跃。它与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有明显的不同,第一,“从自然到科学”,可以理解为从自然教学大纲发展为课程标准,这是一种进步。过去的大纲很抽象、很简略,《标准》与之相比则具体多了,而且操作性强;第二,“从自然到科学”,自然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其更多的是注重知识本身,但科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它还包含了我们人类的一种求知活动。科学这个概念比自然内涵更丰富,它涵盖了科学素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种发展;第三,“从自然到科学”,较好地诠释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代表了当今世界理科教育的发展方向:趋向综合、强调融合、重视高新技术、注重能力,这是一种突破;第四,“从自然到科学”,自然课程教材内容和范围要少得多,而科学课程教材的内容则丰富得多,涉及的范围更宽广,综合性更强。

  从《自然》到《科学》的教材和对学生学习、掌握要求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在课程定位上--《科学》倡导了科学素养的提高,它们都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整套教材的整体性,综合发挥教材的整体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重视教材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因材施教,使教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当然在这个方面需要教师要正确把握科学教学《标准》,认真钻研科学教学内涵,吃透《标准》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理解、观察、探究、思考、实验以及应用等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让学生真正能够动起来、想起来、做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切忌只是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不去动脑、动手和探究等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教学最终也会是失败的。

  二是在教学行为上--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学生变成了科学学习的主角,教师仅仅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和学生有着互补的责任。教师只是负责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老师架子,真正融于学生的学习之中,而且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同思考、共探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轻松愉快,学习热情与探究问题就兴趣盎然,而且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在学习方式上--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这与语文、数学学习《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应给孩子创设一个“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关注、耐心和鼓励尤为重要。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无边无际的凭空乱想,象网一样只撒不收,整个课堂没有中心、没有主题,一团糟,而是要求教师准确把握重点和范围,要理清这个主题或者重点的思路,揽住整个课堂教学对学生要求学习、思考、实验、探究的纲,能够撒收自如。而且要求学生及时汇报所学、所思、所究的结果或效果,师生一起分析学习所得或不足之处,还要提出学习改进的方向。

  四是在价值取向上--关注科学与人文的整合。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充实人、发展人,完善人。科学的发展史也表明,科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人性的光辉,反映人的求真、求善和求美的精神品格。怎样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呢?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环境,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体中,不仅让学生去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等,还让学生感受科学作为生活过程的意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科学人文环境,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终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这个方面看,要求学生真正理解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象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一样,我们人类的一切也离不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那么,我们无时无刻都不得不为人文环境服务,为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出力。

  五是在评价方式上--追求主体多元与过程多面的统一。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素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是逐渐潜移默化作用的结果,它不是短暂时间或者一、两堂课就能够迎刃而解的问题。当然,小学《科学》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的考察或者水平测试问题应该考虑实效性和目的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小就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