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年以来,我组继续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许多语文老师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语文学科的巨大效能,体会到了整合带给语文教学的喜悦,激励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就一学年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程
1、理论学习
(1)2005年9月下旬,汪波老师和郑长安老师到武夷山参加省新课标培训,返校后,两位老师在教研组传达了会议内容。
(2)2005年9月17日,张子瑜、汪波等老师前往侨声中学听特级教师陈日亮开的讲座。
(3)2005年12月22至24日,李聪语老师参加泉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会议,返校后在组里作了关于高考复习的专题讲座。
(4)2005年12月23日至12月27日,张子瑜、汪波老师到宁德参加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研修。
(5)2006年2月23—25日,张子瑜老师到泉州参加泉州市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专题讲座。
(6)2006年2月26日,张子瑜老师参加晋江市新教材评价会,并就广东版新教材作了评价。
(7)2006年4月,组织全组老师二次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8)2006年5月底,张子瑜老师和汪波老师到龙岩参加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集中研修。
2、主要课例
(1)2005年12月9日,陈盈颖老师在学校科学馆四楼举行网络教学公开课。公开课主题为:《我与地坛》。出席听课的老师有学校领导,部分教研组组长及高一语文组其他老师等。该节课充分利用新型的网络资源和教学方式,使用了教师自行制作的学习主题网站,并结合论坛的讨论功能,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对文章作者的主题突出的访谈记录,具典型性的作者生活照片,作者剖析自我心理的文章的呈现,让学生清楚明了地了解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通过在论坛中预设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论坛回答,教师进行答案总结,使学生能较完整地理解课文的框架和情感。课堂氛围良好,学生学习气氛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都能充分利用。
(2)2005年12月23日,傅书基老师在高一(2)班举行校级公开课。课题是“诗歌《相信未来》鉴赏新法”。出席听课的老师有学校领导沈慈萍副校长、学校各科骨干教师、学校公开课文科评委以及我组全体教师。傅书基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鉴赏理论丰富、而且做到了具象化,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辅助运用比较有效的结合起来,课堂中师生互动频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娴熟,气氛热烈!在这次的公开课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更加有效的鉴赏现当代诗歌”而进行设计的。课后,沈副校长对本节课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同组的语文老师对这堂课给予了肯定,并对其中的许多话题展开了很有质量的讨论。
(3)2006年4月7日,陈艺艺老师在高一(3)班举行《庄周买水》多媒体公开课。该堂课围绕着三个有针对性而环环相扣的问题进行分析鉴赏。教师主体备课的充分,不仅赢得了自身表现的出色-:思路清晰、讲解到位、教态自然,且使学生主体在课堂上呈现出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倾向。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更好的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的品析了杂文独特的幽默味与讽刺味。随后,许书记及本组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点评。听课教师有学校三位领导、各备课组相关老师以及语文组全体老师。
(4)2006年4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吴远瑜老师举行了《<边城>(节选)》网络公开课。认真的准备,精美的网页,丰富的内容,使本堂课充满了视觉的美。公开课围绕着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设计,着重探讨了人物内心的美和外在世界的美,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发言的积极性,为课后的学习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平台。教务处相关领导,其他备课组代表及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公开课的相关活动。
3、资源库建设情况
本学期,本组资源库建设主要完成以下二部分内容:教学软件和典型例题,现已基本完成并已陆续上网。
4、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1)美的历程;
(2)幽幽栀子花——记安妮;
(3)闽南建筑文化;
(4)孙悟空及其作者研究。
二、课题研究对我组语文教学学产生的推动作用
进行课题实验以来,现代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自主探究去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激起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也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很喜欢上课题实验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下的语文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进语文教学之中,促使为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
2、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以前多课时的内容现在较轻松地就很快完成了。大家都感到多媒体手段方便多了,课堂浓度大了,学生学得也轻松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及信息素养
在课堂中使用了现代媒体手段,学生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媒体进一步体会文字信息的优美,学习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随时发现身边的语文美、文字美,为欣赏文学、表达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学生通过听范文朗读、配音赏析,很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语文之美,提高赏析能力的写作能力都变得较为容易起来。
老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能推进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老师们还不断地给学生渗透大语文的概念,让他们不光从网络等来借用资源,还要发掘身边素材,学习身边语文,为语文学习服务,不断培养他们如何搜集、加工、传播语文信息,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4、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逐步形成。课题的实验过程,也就是教师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们不断探索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在实验中,教师们主动积极地寻求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接点和交叉处,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教师要努力提高信息素养。
计算机要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人讲,教师培训问题已成了计算机整合于教学的瓶颈,这是不无道理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信息素养,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2、教师要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朗读、演讲、板书等,都是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千万不要步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