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五语文教案

[小五下]《七律·长征》片段赏析之分析(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1.让学生再次读诗,找出全诗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学习第一句
  师:你们刚才抓住哪些关键的字眼来理解?
  生:我抓住了“难”和“只等闲”。意思是──
  师:既然难,为什么是平平常常的事?
  生:可以表现红军走了很多路。
  生:我觉得写出了红军不怕种种困难。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此时此刻,我想跟这位同学比赛。
  (师激情读,生鼓掌。)
  师:谢谢孩子们的掌声,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读?
  (生读。)
  3.学习第二句
  师: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
  (生默读用横线勾画。)
  生:五岭、乌蒙、岷山和金沙江、大渡河。
  师:同学们,请看地图(师在课件上演示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所处的地理位置)。
  (生齐读第2句诗,师板画。)
  师:哪儿是五岭?哪儿是乌蒙?
  生:第一幅是五岭。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山峰连绵起伏看出来的。
  师:书上说五岭逶迤,换个词怎么说?
  生1:五岭连绵。
  生2:五岭蜿蜒。
  师:那为什么这是乌蒙山?
  生:有乌云所以是乌蒙山。
  (观众笑。)
  师:嗯,我知道了,前景难以预测时,就会有乌云,电视上经常有这样的画面,愁云惨淡吗!难怪你会这样想!乌蒙山高4200多米,书上怎么写?(磅礴)先给“磅礴”换个词吧!
  生:雄伟。
  生:高耸入云。
  师:这个词我很喜欢。(继续画)又画了什么?
  生:细浪。
  师:再看这是什么?
  生:泥丸。
  师:有疑问吗?
  生:我不懂那么高的山为什么把它比做细浪和泥丸?
  师:问得好!五岭连绵数千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细浪?乌蒙山高4200多米,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泥丸?
  生:因为红军很勇敢!
  生:因为红军无所畏惧!
  生:因为红军“只等闲”!
  师:多么豪迈的一件事,对着大家大声读。
  (生读。)
  师:我觉得还是走高山,不像走泥丸。
  (师范读,生读。)
  师:孩子们,要是平时,翻过几座大山何等艰难,况且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更是难上加难,知道这些,你又会怎样读?
  (指名读。)
  师:难吗?(难)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板书:难、平常)
  师:这都是因为红军战士──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学习第三句
  (1)深入感悟“暖”
  师:读读第3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一对反义词:云崖暖,铁索寒。
  师:确切些。
  生:寒、暖。
  师:上句写什么暖?对云南的天气了解吗?
  (师介绍云南五月天气。)
  师:能读出这种暖吗?
  (生读。)
  师:有些暖,但是没暖到心坎里去。
  (生再读。)
  师:怎么样?你们评价一下。
  (生评价。)
  师:老师试一试(师读)暖到心坎里去了吗?一起读。孩子们,一起来看(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生:不知道!
  (师介绍故事。)
  师: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又会怎么读?
  (生读。)
  师: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们红军胜利了,我很高兴。
  师: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2)深入感悟“寒”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心头暖洋洋的,我们再来看泸定桥。
  (出示泸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生发出了惊叹声。)
  师: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
  生:心惊胆战。
  生:魂飞魄散。
  生:惊心动魄。
  生:望而生畏。
  师:这个词很准确,谁能用你的读,读出“望而生畏”的感受?
  (生读。)
  师:稍有一丝凉意!
  (又一生读。)
  师:真的是望而生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
   (放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
  师:看了这段录相,你想说什么话?用一个词也行。
  生:惊险悲壮。
  师:高度概括!
  生:心惊肉跳。
  师:真实感受!
  生: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是呀!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写下的一首七律诗,当他回想起那惊心的场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仿佛看见:
  面对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红军勇士们浴血前进,(读)──
  后有追兵,前有顽敌,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男、女生分读写“暖”、“寒”的诗句,读得很动情。板书:难、平常字体比前一组大)
  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学习第四句
  师:长征途中,困难越来越大(板书:难),可红军战士依然是──(平常对待,板书:平常)岷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翻过去就意味着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字体更大。)
  (生读第4句。)
  师: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
  生:尽开颜。
  生:喜。
  师:喜从何来?
  生:我们战胜了艰难困苦,胜利啦!
  师:对!把这种“喜”带到读中去,全班读。
  (生齐读。)
  师:这个孩子在读时,面带微笑,把喜从心眼里读出来,来,我们带着微笑读。
  (生面带微笑读。)
  师: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无畏!
  师:说得好!
    生:不怕困难!
  生:勇往直前!
  生:豪迈、乐观的精神!
  (板书:豪迈、乐观)
  师: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