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五语文教案

[小五下]《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之三(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参照黑板上的词串,老师再次提出朗读前的问题:“在‘我’的童年时候,‘我’的眼里看到的这些昆虫,看到的这些庄稼,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这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一下吗?”
  有同学举手了,老师并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让他们拿起笔来,写在该段旁边的空白上。
在低头观察学生写的内容的时候,老师又提示到:“你认为是恰当的,也可能就藏在这两段话的字里行间。”
  学生都写得差不多了,很多孩子纷纷举手,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了。方式是让概括得比较准确的孩子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就写在昆虫词串和庄稼词串的旁边,一个个也竖着排列起来。
同学们概括出的体现这个园子的特点的词有:
  生机勃勃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充满生机 丰富多彩 美丽动人 鸟栖虫居
  鸟语花香 生机盎然 充满温馨 
  对这些学生概括出的词语老师随机进行了评价,重点表扬了“无拘无束”和课文中的“自由自在”是一个意思,“生机盎然”这个词有新意,“丰富多彩”注意“彩”字的写法。
  随后,围绕这些词语老师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首先让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在齐读每一个词后老师把这个词的意思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如:
  师:我们读到这是一个――
  生: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哎呀,一切都活了,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师:我们读到这是一个――
  生:无拘无束的园子
  师: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师:我们还读到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美丽动人、鸟语花香、鸟栖虫居的园子。(学生跟随老师的手势,把“丰富多彩、美丽动人、鸟语花香、鸟栖虫居”读出来。)
  师:我们还感受到这是一个
  生:充满温馨的园子。
  生:生机盎然的园子。
  这样读完后,老师总结到,同学们读得都很用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用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都很好。
  老师接着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我们再来轻声地读一读这两段,体会一下这个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个园子充满了温馨,是从哪些词、哪些句具体体现出来的?特别要注意哪些句子很特别?”
薛老师的课堂给学生读、思的时间总是很充分,而且要求学生动笔去写、勾、画。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展开全班同学的交流。
  交流的时候,老师先请同学把找出的句子读出来。
  一个女同学首先读了这几句:“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接着她解释说,“我觉得这几句话把园子里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作者都是用的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充满生机的。”
  老师点拨道:“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力,才这么生机盎然。”老师又请这个女同学读这几句话。
  女生: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活了吗?
  众生低应:活了。
  女生: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鸟活了吗?
  众生应。
  女生: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活了吗?
  众生应。
  师:三个句子结构相同,这叫什么?
  生:排比句。
  师:作者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一个排比,说明一切都活了。就像人一样都活了。是不是啊?
生齐读这个排比句。
  老师总结像这样用一个排比句来写出“一切都活了”的就是作者很特别的写法,其他特别的句子还有没有呢?
  又一个女生站起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她这样解释,“这几句话结构是相同的,写出了园子无拘无束。”
  薛老师追问:“怎么个相同法?”
  女生说:“它们都是写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薛老师又具体解释道:“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就――(学生:唱歌),想玩耍就――(学生:玩耍),想打瞌睡就――(学生:就打瞌睡),想走出去就走出去,想不听就不听。自由吗?”
  很明显,这段关于自由状态的类比是薛老师的即兴之作,但是和学生已有的道德纪律形成强烈的冲突,因此当学生听到问“自由吗”时表现都是一愣,脸上的表情却都是在想:“在课堂上能这样吗?”
  薛老师又补充说:“如果你在课堂上真的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学生:自由自在)。你看,倭瓜啊,黄瓜啊。玉米啊,就是这样,能做到这样,所以它们是自由的,无忧无虑的。”
  老师表扬这个女生发现的好,请全体同学又把这几句话读了读。读后又顺带说了一下“谎花”的意思。同学们对这个词的意思看来都知道了,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谎花就是只开花不结果的花。”
  老师又重复到:“一般花开了都是要结果的,可是这种花是骗你的,它结不结呢?它不结。它愿意结就结,不愿意结就不结,你看,是不是很自由?”
  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异同来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玉米的自由的。
  他(玉米)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他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
  哪个更好?
  一个女生说:“还是课文中的句子好一些,因为如果写‘它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好像没有这个更自由。”
  老师肯定这个女孩子的发言说:“对呀,‘它长上天也没有人管’,没人管是最自由的,你们愿意有人管吗?”
  学生都说“有”,老师显得很得意:“到处都‘有人管’对吗?如果没有人管呢?”
  ――那就自由了。
  又一个孩子起来交流:“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他的理由是,这句话体现出园子很温馨。因为各种各样的昆虫都在一块。
  薛老师启发:作者写这些昆虫漂亮,他怎么写这些昆虫漂亮的?
  男孩子回答:作者是从颜色和行为上写出来的。
  薛老师纠正说,不是行为,是姿态。你把写蜜蜂的句子再读读看,你感觉到这个蜜蜂怎么样?
  男孩子又读了一遍说:“作者把蜂子落在花上的姿态写得很棒,给人感觉就像是一个小毛球。我觉得蜜蜂很可爱。”
  老师总结:蜜蜂啊、蝴蝶啊、蚂蚱啊、蜻蜓啊这些小昆虫在作者眼里都显得那么可爱,在我童年的生活里,显得那么――(学生:温馨)。那么――(学生:美丽动人)那么――(学生:生机盎然)。作者这样写才真正让你感受到了园子里是充满了乐趣的。”
呵呵,黑板上的词串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又一个女生起来交流:“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说到理由,她认为,这段话写出了我家园子的丰富多彩。
  老师启发问道:“这一句说‘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不太好看’你写它做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有的说是为了同后面的大红蝴蝶做比较,有的说是为了衬托大红蝴蝶更美丽,也有的说这是为了说明园子里昆虫很多,样样都有。这个说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对于这两段,老师总结到:“读了这两段,大家喜欢这园子吗?作者也很喜欢,她的喜欢就蕴藏在这两段的字里行间,我们读书要读出一种感情,这样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