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总结 学校管理总结

以管理促规范,以应用促发展,以研究促提高—努力谱写我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全面发展新篇章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9-03-24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影响

  2008年,我区共编发《黔江电教信息》12期,《黔江教育技术装备信息》3期,报送区电视台新闻10条;报送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电视新闻9条,报重庆市教师研修网新闻12条;在武陵都市报上用稿2条,在《重庆电教信息》上用稿10条;不断完善黔江教育门户网站,逐步提高网络媒体宣传水平,全年在门户网站上发布电视新闻14条,图片新闻10条;多项研究成果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新华网等媒体采用,宣传工作的有力推进,大大提升了黔江教育形象。

  二、做法及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顺利开展

  我区高度重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成立了黔江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领导机构,负责全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规划、建设、指导、督查等工作。下设办公室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各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研究小组,加强对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领导。并把该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学计划,与其他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二)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有效管理

  为了规范、有效地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我区加强了制度建设。一是考核奖惩制度。区教委对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实行单项考核评估。二是归口管理制度。我区明确规定各校教育技术设备购置,归口由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管理。三是培训制度。区教委每年举办2次以上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培训班,扎实搞好校本培训。四是津补贴制度。要求学校按规定标准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各室管理人员按月发放劳保用品和保健津贴。五是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制度。

  (三)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向前发展

  我区严格执行《黔江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精神,要求各校必须保证不低于20%的减免学杂费补助、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或学杂费,用于教育技术装备、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保障维持经费支出。同时加强对经费的管理监督,确保经费足额到位,做到经费专款专用。

  (四)严格奖惩制度,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了不断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深入开展,我区成立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考评领导小组,由督导室牵头,会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以不定时检查、督导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考评细则,严格量化考核,奖惩兑现。并对学校考核分值比例上进行合理分配,平时检查占60%,年终检查占40%,考核结果作为区教委年终对学校考评的重要依据。

  2009年,我们将坚持装备与效益兼顾,管理与应用并行、示范与普及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教育技术资源开发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广教育技术研究新成果,加大信息技术资源应用力度;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示范校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好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技术服务指导和服务宣传工作。

  呈现八大亮点:一是教育技术装备取得新进展。新华中学装备了”班班通“教室60,黔江中学装备了校园电视台和录播控设备。新建校园网学校3所,局域网学校9所,新添学生和教师用计算机共计250余台,教师办公信息化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二是新批准立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一机三用’模式深化拓展应用研究课题“子课题33个,5个课题获准为全国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级课题立项子课题,1个课题获准为重庆市2008年度教育技术课题;三是农远工程迎国检准备充分,获市上好评;四是首次举办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网络大赛;五是今年08活动组织10项,获市级奖励人数,一等奖数最多;六是每月一刊《黔江电教信息》,及时在教育门户网站上制作发布教育电视新闻,加强了全区电教、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七是实行教育技术工作周月汇报制,强化了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监管力度;八是组织开展5大教师应用资源、网络技术的培训,是历年来举办培训次数最多的一年,大大提升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