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综合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小三]从《软体动物》到《蜗牛》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从《软体动物》到《蜗牛》


——感悟新理念 实践新课程


浙江平阳新纪元学校  田精华      邮编:325401
电子邮箱:99tjh@mail.china.com   联系电话:13868583042    


一、案例背景分析: 
   《蜗牛》是新课程人教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篇课文,《软体动物》是浙教版小学《常识》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而我现在恰恰同时教学三、四年级,新老课程同时展现在我的眼前,是“穿新鞋走老路”,把三上的科学课当常识来上好呢,还是“穿旧鞋走新路”,将常识课上成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
    但我明确了一点,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关键不在教材本身,而在于老师的教学理念,教材它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一个学习样板罢了。

二、教材内容分析、设计:
   《软体动物》一课的教材从观察蜗牛的身体外形、运动、食性三个方面展开,希望学生和教师能够从以上内容的观察比较中得出:“身体柔软、有一硬壳的动物就是软体动物。”它把教学的重点落实在知识概念上,前几年的教学我也是急于把学生引到这个知识点上来,说是“引”其实经常是“拉”学生,有时候甚至是强加。蜗牛的特征那么多,学生难道就有那么准确吗?事实也是如此。这次我让学生观察研究时,学生大多没有注意到以上两个特征,而是注意到:蜗牛的爬行、腹足爬行的痕迹、触角以及触角上的眼睛、壳外边的纹样等方面的特征。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肯定是急了,赶紧牵起学生的鼻子,来个填鸭,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柔软、有一硬壳”。可以说经常会是几乎置学生的观察发现成果于不顾,最多也是几句鼓励性的表扬。
    但新课程“科学”在教学理念上做了如下要求:我们并不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各方面知识,我们重在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关注自然,发现观察身边事物和环境的兴趣、技能、思想、行为,这是最主要的。我在小学科学三上《蜗牛》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新理念做了如下理解。

三、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情景一:
    星期一,天刚刚下过一场雨。学生来到教室,有部分学生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文,抓来了蜗牛,看他们对蜗牛非常感兴趣。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就让他们说说“玩蜗牛的感受或观察到的情况”。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无法表述他们对蜗牛观察和玩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是孩子们在随意地玩,没有具体的目的,缺少观察的方法,不知道从哪里观察,即使看到了也只是一些零碎的感性现象点,表述当然就更难了。以往我也就是将这些零碎的现象整合,托出“身体柔软、有一硬壳的动物就是软体动物”给学生了。但这次我没有这么做,发现以上情况后,我做了如下调整:
1、肯定学生现有的观察结果以及他们的这种兴趣;
2、明确点出这样的观察还是很不够的;
3、迁移从上节课观察昆虫的方法:观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细节进行,可以从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4、老师要让每个同学都参加这次观察活动。
怎么参加呢?我们很多同学现在都没有蜗牛啊!老师现在就要带同学们去校园里抓蜗牛。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以往课余时间抓蜗牛、玩蜗牛都时常受到班主任批评,现在我们居然在上课时间可以去抓蜗牛,常识老师万岁!”……很多学生都感到非常惊奇和兴奋,孩子们的童心立刻奔放出来。当然我对他们做了以下要求:不能在上其它语文、数学课里玩;要保持教室的卫生;抓蜗牛的时候不能损坏校园花草等;同时我也与他们的班主任进行了协调。
以下是他们在抓蜗牛和观察蜗牛过程的一些真实写真:
       

教学情景二:
    经过两天的观察,我们再一次走进课堂来共同探讨我们的观察发现。孩子们从“蜗牛的爬行,腹足爬行留下的痕迹,触角以及触角上的眼睛,壳外边的纹样”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生:蜗牛能在很多地方爬行!
生:对!我把蜗牛放在桌面上、窗户的玻璃上、墙壁上都能爬。
生:在黑板上、铅笔上、书上也能爬。
生:在手上、脸上、墙壁上、窗户的玻璃上也能爬呢!
孩子们进行了演示。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啊!不过老师现在想提醒同学们:在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你要认真地听,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要注意尊重别人。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蜗牛在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先粘粘的东西。
生:对!蜗牛在我手上爬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有粘粘的东西。
师:这粘粘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哪里来的啊!
生:是蜗牛肚皮底下留出来来的!
生:不对!不能叫肚皮,那是蜗牛的腹足。
生:腹足上的黏液可以让蜗牛在爬行的时候更方便。
生:老师!我还有其他发现!
师:请说!
生:我发现蜗牛的壳是硬的,而且上面有许多花纹。
生:蜗牛的壳有许多种颜色,壳上面的是一圈一圈的,像冰激凌。
生:也很像我头上的“旋涡”。
师:蜗牛壳上的旋涡有哪些类型呢?,哪位同学有仔细观察过?
生:没有!我只观察到上面有旋涡。
师:请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蜗牛壳上的这个旋涡。
学生开始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生:有的旋涡是左旋,有的是右旋。
生:蜗牛的壳很硬,是因为它的身体非常柔软,需要这个硬壳来保护。
……
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有螺、贝、乌贼、章鱼等,让学生观察,它们与蜗牛之间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有共同地方,螺和贝都与蜗牛一样有一个硬硬的壳在保护着它们柔软的身体。
生:乌贼和章鱼没有与蜗牛有共同的地方。
生:有!乌贼和章鱼也是软体动物。它们的硬壳已经退化了!
师:硬壳退化?你怎么观察到的?
生:不是观察到的,是书上看来的。
师:很好!你做了预习。这“书”是不是只是指课本啊!
生:不是!
师:同学们!有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条件像观察“蜗牛”一样进行直接观察的,比如我们现在身边就没有活生生的章鱼、乌贼。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书”,去查阅资料,看看《走进科学》《动物世界》等优秀的电视节目,当然有可以上网浏览查阅。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演示在网络查阅资料的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
    首先在地址栏输入:http://www.baidu.com.cn 或 http://www.google.com
然后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软体动物
按回车。
    学生课后对软体动物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资料查询。
    孩子们通过课内、课外的学习观察,对蜗牛等软体动物的特征以及生长环境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发现,他们对身边动物的观察方法有许多体会。于是我为孩子们举行了一个《动物观察研究报告会》,让他们充分感受科学研究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天刚刚下过雨, 蜗牛喜欢生活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中。老师及时的利用了有利的天气条件,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带领孩子们到校园的真实环境中观察研究蜗牛,可以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真实的感性体验。在外出观察过程中老师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方法以及保护环境意识的指导。
    在整个观察研究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观察认识身边动物的特征和环境。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合作更加密切了, 对事物观察更有序了,对事物特征的表述更加清晰了。在了解蜗牛等软体动物有关的知识同时,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对大自然更加关注了。
    亲身的教学实践让我更加确信: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关键不在教材本身,教材只不过是一个学习的例子,一个学习的样板;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在于老师是否拥有真心对待我们孩子的责任心。我深信:穿旧鞋能走新路,穿新鞋能走出更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