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综合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认识空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章来源:作者:佚名时间:2009-03-24

  一、教学内容:

  《认识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三) 科学知识目标:

  能意识到空气像水一样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

  四、教学教具:

  烧瓶、漏斗、带孔胶塞、胶管、吸管、塑料袋、带盖塑料瓶、注射器、乒乓球、毛巾、抹布各8个,烧杯10个,水槽9个,钩码1个,纸若干张,纸杯1个,沙子若干,重物一个。

  五、教学流程:

  一、质疑激情 以情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空气,请回想一下你是怎么找到这个新朋友的?(指名学生回答,可边演示边说明)

  的确,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存在,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它确实存在着。那么这个朋友是什么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指名回答,互相补充。适当鼓励)

  既然空气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我们就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它。同学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设计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收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对比求知 设疑猜想

  1.引导感知固体、液体占据空间:

  ①出示盛满沙子的纸杯

  提问:这里面是什么?谁占据了纸杯的空间?

  总结:沙子占据了纸杯的空间。

  ②谈话:下面请再仔细观察老师做一个实验:

  老师边口述边演示:把烧杯装满水,再把钩码放入烧杯内。

  提问:a发生了什么现象?指名作答。

  b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指名作答。

  师总结:水原来占据了烧杯里的空间,钩码放进去以后,水让出了一部分空间,这些让出空间的水,就流出了烧杯。

  c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指名作答。(说明水占据空间)

  谈话:看来沙子、水等一些物体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提出问题,大胆预测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个烧杯(师出示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烧杯)

  提问:烧杯里面是什么?这里面有空气吗?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空气占据空间吗?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启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启动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合作探究 信息整合

  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谈话:你们的猜测到底哪一种正确呢?先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哪一个?

  你们打算怎样运用这些材料证明自己的猜想?

  ①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计划。(注:学生如果设计困难,师可做一个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若无困难,可把此演示实验放在第③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②小组汇报计划。

  ③师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谈话:请先看老师做一个实验:

  演示:将纸团紧塞在烧杯底,把烧杯倒立压入水槽里。用重物压住烧杯。

  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纸团会湿吗?(学生发言)

  如果纸团湿了说明什么,如果没湿又说明了什么?(学生作答)

  ④交待注意事项,明确实验要求。

  谈话:好,到底纸团会不会湿呢?这个答案请允许老师先不告诉大家,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实验材料,请你们每个小组自己想办法,设计不同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看看空气到底是不是占据空间,得出结论后,再跟老师的试验结果做一下对比。如果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能注意以下几点的话,对你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的。第一,大家先想想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第二,用什么方法验证空气占据了容器的空间。另外,别忘了填写一份实验报告。

  2.学生设计实验,师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演示实验。师适当评价鼓励。

  4.取出烧杯,观察纸团湿了没有,得出结论。

  (设计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提出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这节课,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能共同合作,努力探究。事实上,任何一种科学探究工作都是永无止境的,要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是我们这节课所想到的这些,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继续想办法,来证明我们所得出的结论,老师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反思〕[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融于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自然教学进行大胆改革的探索精神。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是在本课第一课时中“找空气”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活动。这一研究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

  1、在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之后,同学们对空气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其中“找空气”的活动激发学生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本课时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会在设计试验和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2.重视认识事物的方法训练教学。本节课的两项主要认知活动,都是由组织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并按“发现设想验证”程序,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这种设计渗透了认识程序教学思想,使学生懂得了认识事物的一般程序,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要求,对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学习的素质非常必要。

  3.把心理教育纳入了自然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经受兴奋、失望、无奈、挫折,成功等多种感情冲击,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

  4.在施教的工程中我重视操作、重事实、重学生的行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