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
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 复习导入,齐读课题。
1. 师生问好。
2.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德国,感受那里的异国风情-----读课题。
3. 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字词,初读了课文。先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会写么?根据要求听写词语/
出示答案 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境界 奇特
校对 错的订正 ,一起读一读。
4.谁能选几个词语,串联起来,把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告诉大家?指名说。
学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圈:别人 看
别人看到的是怎样一副景象?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一段描绘了人们看到的景象。生读文,师巡视。(课文第3自然段)
二、读文感知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指着屏幕,仔细读读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把最能表达这份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巡视。
(2)反馈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觉?(围绕美)
A 1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变红: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花正簇拥在一起?学生说。
3 这么多颜色,这么多品种的花,能读出这份美么?自己读,指名读。请人评价。
B 1.从这段话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变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
2 学生抓“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评价学着他的样子,自己读,全班读.
3.你们想走出屋子,到德国的大街上去走走看看吗?课件图片音乐欣赏。
能把你看到的感觉读出来么?男女配合读 .
(配音乐朗读。)
4.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读句出示 板书奇丽
5.好好读这句话,谁能读好?
指名读.评价
(二)自己看景 学习第2自然段
1.别人看到了奇丽的景色,那自己看到的又是什么的?(师圈”自己’,看)在课文中快速找找,巡视学生学习。
2.(生说: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答案板书
家家户户都 花都栽种外面 花朵都朝外 脊梁
4. 指着板书,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
说明:家家户户都养花。把花让给别人看,已经成了在德国的一种生活习俗
(三)理解为什么让
1.这是别人看到的(点屏幕上的3句话)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那2句话)这是自己看到的,有什么疑问么?
2.是啊,为什么自己的花都让别人看,(出示多么奇特的民族!
谁能把它读好?指名读. 同桌互相读读.
3.同学们再看这2段话,还从哪里能看出奇特?
是的,每一家,每一户都是这样做的.这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从文中找找答案?(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美丽升华 学习第4自然段 理解境界
1.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季羡林四五十年前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出示作者图片)。……四五十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却发现美丽仍没有改变.感慨万千的他因此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再次去德国看看.(出示题目) 四五十年后,我再次来到德国,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看到----------的美丽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没有改变。
3.反馈,学生说答案.
小结 :家家户户都这样,四五十年前是这样,四五十年过去了还是这样……这就是一种境界.(板书境界)
3.师:这是境界颇耐人寻味的。
这种境界让你寻味到了什么?
4.原来在美丽的花朵背后,蕴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5.让我们再次赞叹!
五、这个民族,指着黑板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记住这个爱花的民族----德国。
[小五]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