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五语文教案

[小五]示儿(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目标:
1.        通过注释,正确理解全诗的含义。
2.        略读《秋夜将晓出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长歌行》从民、权、个人三个层面,结合精读《示儿》,理解“悲”的含义,理解陆游之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3.        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教学重点:理解陆游在诗中嘱咐儿子什么事?多层的面理解“悲”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难点:多层的面理解“悲”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学生的课外组诗的材料。《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门迎凉有感》、《长歌行》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初识陆游
1.      出示陆游病榻前示儿的画面,播放音乐。问: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2.      师:是的,这位气息奄奄,即将离尘而去的老人就是南宋诗人陆游,你能有一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陆游,注意用一句话。
3.      师:正是这样一位以国家的命运为己任的爱国诗人,他临终前向儿子嘱咐着什么呢?(出示诗文)这就是他的绝笔遗言。
二、            正确读,正音。
1.      请自由读诗,注意读第两遍时要读正确,后两遍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第一位指名读,正音。——第二位: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引导读出韵)
2.      指名读,边指导,边引领全班同学读出感觉来。
三、            初学诗文
1.      师:读到这里,你脑海里有了什么感觉,或是出现了什么画面?
2.      师:那么究竟陆游要和儿子们说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3.      指名反馈。(要点:死去原知万事空,是谁死去之后?元通原   但相当于只是    乃翁:你们的父亲)
4.      疏通诗义后追问:
u      你认为陆游躺在病床上,对着儿子诉说临终遗言的时候,他的脑海中会浮现漫长岁月里的哪些画面?
u      请你在自由读读诗文,你感觉到陆游病榻上写这首诗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能在诗中找出来吗?师:确实,人生走到了尽头,陆游此时怎能不百感交集,尤其是诗中这个“悲”字。
四、            抓住“悲”这条主线,联系《秋夜将晓出门迎凉有感》,理解悲悯之情
1.      出示大的“悲”,他在悲什么?(学生找到“九州同”)
2.      他的国家哪里没有收复(中原)?出示《秋夜将晓出门迎凉有感》,请你根据注释理解关键诗句,当这大片的国土响起金兵的铁蹄声中,在尘土飞扬中,让这位忧心国家命运的诗人看见了什么?生自读、想象、陈述。
3.      反馈要点:
u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 ——生:遗民(加上着重符号)述说遗民的血泪。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
u      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
 10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到他临终前又过了18年啊。那怪他要发出感慨,——引读“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      出示《示儿》1、2句诗,师:请你再读读这两句诗,现在你能理解陆游的“悲”吗?(解悲悯之情)
5.      师:是的,陆游躺在病榻上,却仍能感受到在沦陷区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怎能不让他对着以往的山河悲鸣?怎能不让他望着以往的中原悲泣呢?怎能不希望国家的军队救民于水火之中啊!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出诗句中悲悯与渴盼之情。(读《示儿》3、4句诗)
五、            联系《题临安邸》,对比,理解悲愤之情
1.  当遗民们,南望王师一年又一年中,南宋当权者们在干什么?播放录像------出示《题临安邸》——然后出示《秋夜将晓出门迎凉有感》,重点句凸现。当你看到这些强烈对比的画面,你觉得 “ 遗民 ” 应该怎样理解?仅仅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是遗弃的人民。)你此时能体会“但悲不见九州同”里的情感吗?(引导学生讲清楚第2句诗意)虽然,陆游已经气息奄奄了,但如果此时他能拖着病体,面对当权者们,他会说什么?
2.  师:那边国土沦陷,百姓们忍死望恢复;这边歌舞升平,权者不思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陆游悲从心来,愤由心起呢!出示《示儿》1、2句,你能将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六、联系《长歌行》节选,理解悲叹之情
1.      “但悲不见九州同”啊,陆游为百姓生不如死的生活而伤悲,为政府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愤慨,这里头他在“悲”些什么?出示《长歌行》节选
2.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空有声。”师:这匣中宝剑为何要作响?——师:月夜冷光中,陆游看着墙上挂着的宝剑,他会感叹着什么?
3.      师:那时他还能感叹,国仇为报,身先老,可终究还有希望,但如今,国仇为报,身将死,他只能怎样了?——生答。——深入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4.      请你用读来表现这份悲伤、无奈。(出示《示儿》)
整理好板书:                 悲悯
悲      悲愤
        悲叹
     师:这种种“悲”字怎能一言而尽呢,请你们用自己感触最深的“悲”的情绪来读整首诗。——指名,评价围绕这悲的情绪。
六、            激化矛盾。
1.      陆游希望死后家人能告诉他“九州同”的好消息。可是我们看看他一开始说什么?请人读第一句。理解(我原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加粗“万事空”)——那么他活着是总是牵挂着什么呢?(联系悲)——师:那么也就是说死是一种解脱,两眼一闭什么也管不着了,洒脱了。——你学到这里有什么疑问要问问陆游的呢?
2.      矛盾:死了是解脱,已经了无牵挂,不必为这么为国家忧伤、悲愤了,何必还要死后祭奠他时还要告诉他国家的事情呢?(能联系对陆游生平来说最好)
3.      师:陆游年近三岁,国都汴京就被占领,因此“九州同”是诗人终生奋斗,魂牵梦绕的理想。虽然临死了为仍然没有听到好消息而悲切,为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但矢志不渝的诗人最后一次用将断的气息诉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他对国家统一依然抱着必成的坚定信念。
七、            读写结合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700多年前的这位伟大诗人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看见你的老父亲气息奄奄却仍包含期待和信念,表达他了无牵挂的淡定与旷达,却又希望你能在祭奠他时会告诉他中原收复的希望。
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什么?请写下来。
八、            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      那么这位满怀爱国之情的老人阖然长逝,他的心愿是千古的遗憾,注定不可能实现,但是他的一片爱国赤诚却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让我们再次诵读《示儿》这千古以来深深震撼人们心灵的爱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