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初练1
教学目标
1.比较声母。区别形近字。
2.练习搭配词语,准确运用词语。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缩写句子。
3.在观察劳动或比赛场面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学习写建议信。
教学重点
1.练习搭配词语,准确运用词语。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缩写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文题。
3.学习写建议信。
教学难点
学习写建议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字·词·句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声母,并区别形近字。
2.练习搭配词语,准确运用词语。
3.学习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缩写句子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注意词语搭配,准确运用词语。
2.会抓住主要成分缩写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较每组两个音节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汉语拼音的声母中,因为有的字形或发音相近,容易出现辨认不清的问题。遇到这种问题时,最好的区分办法就是把字形易混的声母排列在一起,一对一,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本基础训练中的练习就可以将两个字的声母相近的音对照着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们的不同。
(二)区别下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分辨字音、字形,并且能正确运用。
形近字是指形体结构相近的字。汉字虽然一个字一个样,但许多汉字的形体结构十分相近,运用时很容易混淆。对形近字,在认读时要注意比较,找出它们在字形上的细微差别,记住它们各自的特点。本基础训练区别形近字的题目可以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四组字是音同、形近的字;第二部分四组字是音不同、形相近的字。练习时可以先读准字音,再比较字形,最后讨论字义组成词语。
[参考答案]
沾(沾光) 辨(辨别) 俊(俊俏) 娇(娇气)
站(车站) 辩(辩论) 峻(险峻) 骄(骄傲)
恰(恰当) 悄(悄悄) 泼(活泼) 拢(聚拢)
拾(五拾) 哨(哨所) 拨(拨款) 扰(打扰)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搭配起来。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通过词语的搭配,使学生了解词意、正确运用词语。
这个练习分为左右两组。左边一组是修饰语和名词、动词的搭配;右边一组是动词和名词的搭配。修饰语和名词的搭配主要看“的”,“的”前面是修饰语,“的”后面是名词;修饰语和名词搭配主要看“地”,“地”的前面是修饰语,“地”后面是动词。右边一组词是动词和名词搭配。完成这种练习时,必须先了解词意,然后再把互相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参考答案]
宝贵的 礼物 保护 公物
珍贵的 品质 爱护 环境
高贵的 经验 维护 团结
刻苦地 学习 发展 优点
忘我地 奉献 发扬 生产
无私地 工作 发挥 作用
(四)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缩写句子。
要掌握缩句的方法,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进行缩句练习,也就是缩句的意义是什么。在做这个练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点。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而这些词或短语在句子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主要成分,有的是次要成分,去掉次要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缩句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正确掌握句子的主要成分,并以此来检查句子是否完整。
怎样缩句呢?简言之: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成分,只留下主要成分。进行缩句时,首先要把句子分成两大部分,即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再在主语部分找出中心词,也就是主语,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在谓语部分里找出主要词谓语。主语和谓语都找出来后其他的词语都去掉,一次缩句就完成了。例如: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嫩叶的柳丝。”
在这句话中“微风”是主语,“吹拂着”是动词,是句子的谓语,“柳丝”是“吹拂着”的对象,属于宾语,把这三者连起来,句子的原意不会有变化。即“微风吹拂着柳丝。”这就是缩句。
缩句时一定要注意缩句后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让学生试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进行缩句。
1.这是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
这个句子可以缩写成“这是小站”。这四个字就是句子的主要成分,至于什么样的小站“铁路线上的一个”这些附加成分就可以省略不写了,这个缩句就完成了。
2.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大家接待了客人。)
3.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从远处的山林里传来。(鸟叫声传来。)
第二课时
听话·说话·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在观察劳动或比赛场面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
(二)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在观察劳动或比赛场面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
(二)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三、教学过程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听的能力就是听话的能力。这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听而得到的,比如听广播、听音乐、听课、听故事等,“听”是人们获取知识、进行交际所必须的生活能力。小学生的听话能力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能听懂普通话。尤其是方言区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要做到边听边看边听边记。就是听的同时要看讲话人或物,想所听到看到的内容,同时记住主要情节和内容,以便丰富知识、获取信息、增加词汇量。
(三)要养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不仅“听”,还要认真思考。
说的能力就是说话的能力。但是有人说得好,也有人说得不清楚,使人听不明白;有人说得精炼,有人说得啰嗦。因此在生活中学习说话是很重要的途径,也是一条捷径,但是说话中的一些文法或规则只能靠在课堂上获得。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要具备以下几点。
①能用普通话说话。
②能有条理地讲述所见所闻。
③说话要有中心、有重点,清楚明白,语言流畅。
④能当众说话,语调、音量适当,态度、表情自然,有礼貌。
⑤要养成良好的想好再说的习惯,避免语无伦次,所说非所想。
由此可以得出,听说能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对小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课上认真学习,课下注意练习,用心听,大胆地说。
本次练习主要以学校组织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在课上练习听话和说话,教师可以讲一段寓言故事或学生中发生的一件事,让学生听并记住要点,再讲给同桌或在课堂上讲,这样既练习了听又练习了说。然后请同学以学生共同参加的一次劳动或比赛为内容互相说,互相听,互相评议,共同提高。当然,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长计议,经常进行听说训练。
(二)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也是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方式。完成这样的练习一般要分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读懂文中的词语、句子,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文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画出不理解的问题,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解决。
3.分析课文结构,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这样阅读能够比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本次基础训练的阅读短文是介绍著名画家齐白石怎样勤于观察、刻苦学画的。这篇短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教学时学生要先读熟短文,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再把内容相同的自然段连在一起,短文的结构也就划分清楚了。因为短文的2、3自然段重点讲了齐白石是怎样学画及勤于观察的,所以应该分为一段。因此,这篇短文应该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段意:第一段讲的是齐白石画的花鸟鱼虫形象逼真;第2段讲的是齐白石小时候刻苦学画;第3段讲的是齐白石勤于观察最终获得成功。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短文,结合段意讨论短文的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赞扬了齐白石勤奋刻苦学画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写建议书。
二、学习建议书。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建议书”。
建议书是个人、单位和有关方面,为了开展工作、完成任务、进行某种活动而提出意见、有所建议时使用的一种书面形式。建议书一般是下级对上级使用。
(二)建议书的写作。
这种文体学生们平时接触很少,教师讲解时要把“建议书”的几部分内容讲清楚。
建议书的具体写法,格式上与申请书等相同,开头有称谓,结语有祝颂词,有署名、日期。正文有三部分内容:
1.建议的原因或建议的出发点。说明为什么要提出建议,自己提出建议的想法是什么。这样才能让上级机关和领导考虑建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建议的具体事项。这是建议书的核心,一定要写清楚,有时可分条开列,轻重缓急也有所次序,以便接受者考虑和采纳。
3.写出自己的希望。
(四)组织学生讨论“建议书”的写法。
(五)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内容向老师写一篇改进班级工作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