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综合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小三]生命离不开水(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1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的例子(包括动物、植物和人)入手,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蔬菜、水果等植物体内含有水,而且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涂色来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选择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等实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总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站在生命的角度,认识水对动物、植物和人的影响,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以达到《标准》中制定的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认识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的目标。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生命与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人、动物、植物“渴”了要喝水,已经知道生物维持生命需要水,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看待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等内容打下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首先创设问题情景引入关于水的话题,充分唤醒学生原有的经验,组织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讨论人、动植物离不开水的事例。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由选择工具用自己的方法“挤”出植物根、茎、叶、果实等各部分体内的水,并出示课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充分感受植物体内有水,在此基础上来认识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感受生命离不开水。在拓展活动中提供两种方案:活动一“观察小白鼠或其他小动物在缺水的情况下有什么反映”;活动二“设计植物‘喝’水的实验”,其中除了选择书上的实验以外,还可采用两株月季花分别插入装有水和干土的试管里,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用教材教”要强调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创新,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丰富了教学的素材。针对以上设计我们需要做好如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试管、植物油、月季花、小白鼠、月季花、小草等材料。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设计如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的。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探究技能是本课的重点。

    根据相关的调整和《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初步学会选择利用一些材料做关于“生命离不开水”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亲近水;

•意识到动植物和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口渴了怎么办?你们的手、衣服脏了怎么办?几个月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快要干枯了怎么办?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小结:是呀,水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动植物的生长太重要了,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评析】在课之前,学生并非一无所知,这一设计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地方需要水。

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离不开水

1、谈话:水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动植物的生长关系十分密切,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看一看谁能答得上来。世界上有哪一种有生命的物体能离得开水?(学生讨论、猜测)看来,这种物体还挺难找到的。下面,我们换一个话题,请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说出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把本组的共同想法记录下来。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师生小结: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蒸腾、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离开水生物就不能生存,生命也就会停止。

板书课题。

【说明】从正反两方面来找例子,让学生感知水和动植物、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归纳为一个共同观点——生命离不开水。

三、动手实践,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1、谈话:你能说出实验桌上的材料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吗?(学生观察并交流)这些植物体内含有水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些植物体内的水分“挤”出来?

【评析】学生自带各种蔬菜、水果,引导学生认识它们有的是根、有的是茎、有的是叶和果实,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后面认识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含有水作铺垫。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植物体内有水,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要求学生设计方法将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这样可以将原有生活经验转化实际的动手操作,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能激发学生尝试实验的欲望。学生可能会萌生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挤、刀拍、捣碎、榨汁机或用盐、糖析出水等,学生想的方法越多越好。教师在此必须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3、每组学生选择1~2种方法,分组实验,亲自感受水被“挤”出的过程。

【说明】上述实验一方面为了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使用各种方法经历水从植物体内挤出的过程,从而认识植物体有水,而且含水量有多有少,同时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教师要巡视指导,适时点拔。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各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分有多有少,我们在吃水果、蔬菜的时候,既补充了维生素等营养,也补充了人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

5、出示课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

    提问:塑料袋原来是干的,现在内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观察并讨论。

小结: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植物身上“跑”出来的,说明盆栽植物体内也有水。

四、列表讨论,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提问:从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动中可以证明人体内有水,但我们的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呢?我们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鱼、鸡蛋这些食物中又含有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组成的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

3、指导学生在教科书扇形图上涂色,投影下列表格,初步了解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00克食物含水量对照表

食物名称
 矿泉水
 牛奶
 青菜
 鱼
 鸡蛋
 米饭
 牛肉、猪肉
 面包
 
含水量

(克)
 100
 95
 90
 85
 76
 75
 70—75
 30—40
 

4、小结:我们人体的含水量大约在65%左右,而且各种动物体内也含有水,我们吃的各种食物包括压缩饼干里也含有水,水可以补充我们人体活动必需的营养。

【说明】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补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生命活动。

五、拓展活动,感受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1、活动一:观察小白鼠或其他小动物在缺水的情况下有什么反映。

2、活动二:设计植物“喝”水的实验。

    方法1:剪下2朵月季花(茎长一些),将它们分别插入装有水和干土的试管里,观察哪一朵花先凋谢。同时将装水的试管里滴几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记号,观察这朵花每天喝多少水,同时做好记录。

    方法2:接教科书第24页设计实验装置,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做好记录。

【评析】“用教材教”要强调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创新,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探究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提供条件或创设情境,围绕“生命离不开水”这一目标,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丰富了教学的素材。

教学片断赏析

    从植物体内“挤”水的环节

师:植物体内有水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西瓜里有水,只要一挤压水就会冒出来。

生:甘蔗里有水,我最喜欢喝甘蔗水了。

生:妈妈炒青菜时,锅里不放水,也有出现许多菜汤,说明青菜里有水。

生:早晨,我和爸爸在树林里跑步时觉得空气十分湿润,爸爸说这是因为水蒸气会从植物的叶上跑出来。

师:那么,你们能否想办法,把实验桌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谁想的办法多。

生:把香梨切成块,放进杯中,用木棍捣烂,用砂布包紧就可以挤出水来。

生:用两块板把西红柿夹在中间,也能压出水来。

生:直接用手动榨汁机挤水更加方便一些。

生:像妈妈腌菜一样,在切好的蔬菜上多洒些盐,水就会自己跑出来,只是时间更长一些。

【片断评析】设计“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有水,并在感受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如果划一化的要求学生按一种方法动手操作则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教者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挤水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设计方法的热情都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法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又可开拓他们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