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教学目标:
1、了解内环境的概念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了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变,了解血糖和血糖的质量分数,了解血糖含量的调节,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和介绍淋巴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了解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教学重点:
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教学难点:
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变,血糖含量的调节以及尿的形成。
课时:2
板书设计:
一、内环境
1、组成成分:
渗透 渗透
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渗透
回流
2、相互关系
二、气体交换
1、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O2
肺泡 =====血液(肺毛细血管)
CO2
静脉血(暗红)——动脉血(鲜红)
2、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O2 O2
血液====组织液=====组织细胞
CO2 CO2
(体毛细血管)
动脉血——静脉血
二、 血糖浓度的调节
三、 尿液的形成
六、淋巴系统
教学过程:
血液循环电动和手动的演示仪也有助于内容的教学。在学习“体循环”时,学生已经知道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包括气体交换。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由于血液中的氧供给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学习“肺循环”时,学生也已经知道肺泡中的氧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了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利用血液循环电动和手动的演示仪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已知的血液循环知识,并将这部分知识迁移到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中来,从而温故知新,降低了理解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难度。将体内气体交换的知识集中于解决气体交换的原理上,可以突出本堂课的重点,集中解决气体交换的原理这一难点。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静脉血变动脉血气体的扩散作用。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动脉血变静脉血胰岛素。胰岛素由哪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
胰岛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即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血糖浓度的正常水平为0.1%当饮食中糖类物质增多时,血糖浓度会升高,在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下,血糖浓度能维持在正常水平。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什么现象呢?学生:血糖浓度升高。教师:正确。多余的血糖随尿排出,形成糖尿,这种病症叫糖尿病。糖尿病除尿糖外,还有其它症状。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参看投影片,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活动(2),小组讨论思考题。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内环境的稳定。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