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六语文教案

[小六下]《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设计理念]
  第十二册《古诗三首》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教学时要以新课标有关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阅读能力的评价要求为依据,以评促学,评中导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以评促学,既有老师的评,又有学生的互评,评学生是否能凭借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评学生是否能适当了解诗的表达方法;评中导学,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注释中未解的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语,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验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3、凭借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深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时间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长歌行》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揭题后告诉学生,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然后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明确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三)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学习古诗也需要初步整体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一)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诗文,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2、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二)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1、理解注释中未解的词义:
  生光辉:焕发生命的光彩。
  2、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对诗中多层取喻的表达方法,学生不易理解,老师可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赏读: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八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清晨,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粘满了雨露,朝阳升起以后,晒干了露水,葵菜沐浴在一片阳光之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享受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泽,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他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败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直向东流到大海,一去不复还了。我们在年轻力壮时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二)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要珍惜时间,读过哪些有关时间的诗文?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你自己对时间有什么体会?
  (多层取喻是这首诗教学的难点,老师有必要做适当的讲解。)
  五、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一)指导朗读
  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读交流,最后找好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二)指导背诵
  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老师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得快;抓住能引起联想的重点词语背得快,如可抓住“园中葵”“百川”等词语帮助记忆。)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1、自学《七步诗》,对曹植多一些了解。
  2、搜集边塞诗。
  (拓展课外阅读,是更为有效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七步诗》《出塞》
  一、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懂《长歌行》的?
    在学生答问基础上,老师要强调:(1)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2)要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再次强化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七步诗》
  (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交流时老师作适当的指点:
     对注释中已解的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语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持”与“然”;对注释中未解的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语要适当讲解,如:“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想到用豆萁煮豆,作者有什么强烈感受?
   2、“豆萁煮豆”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感受?怎样表达这种感受?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感受?学生如果对曹植了解不多,老师可适当补充:曹植、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受曹操的喜爱,后来曹操死了,曹丕当了皇帝,妒忌曹植的才干,想把他置于死地,要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否则杀头。曹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抗争。)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了解《七步诗》的写作背景,才能理解“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悲愤心情。)
  二、学习《出塞》
  (一)指导学生凭借注释读懂诗句。
   1、学生自读、理解。
   2、老师适当指导。
     对注释中未解的学生又难以理解的词句要适当指导,如:
     但使:只要。
     不教:不让,不使。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秦汉时期的边关。对本句互文的修辞手法不必涉及。
  (二)指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在唐诗成百上千首边塞诗中,王昌龄这首七绝被誉为唐诗绝句第一,这是为什么?可提示学生思考方向: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在学生交流时,老师适当指点,引导学生赏读:与多数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保卫边疆、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英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恢弘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气概。
  三、指导感情朗读
    这首诗应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成诵。
  四、交流边塞诗
    对学生没有交流的名诗,可予适当提示,如唐朝王翰的《凉州词》、卢纶的《塞下曲》和陈陶的《陇西行》等,看能不能朗读或背诵出来。
    (此诗用语平淡,但意境恢弘,有必要指点学生赏读。)
    (本教学设计特色有三:一是设计思路新,着眼于小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古诗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二是在简洁的教学线路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信息;三是不避嫌疑,在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和赏读方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