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中,有一篇经典散文——朱自清的《匆匆》,我很喜欢这篇散文,读起来感受颇深,教学时我是参考董耀红老师的课堂实录来上的,我力求使新课程理念自然、深入地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体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点。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课后反思: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我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设计了几个突出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的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的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都得到很好落实!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法,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叠词的运用,排比的手法,仿写的训练等等。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我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也大胆拓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我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瑭月色》《春》《背影》等文章,教学设计中的“延读”这部分想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应该能体现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小六]《匆匆》课后反思(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