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懂得只有掌握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3.学习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间的联系。 4.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5.从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做事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联系又有复杂联系,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学习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这是著名散文家秦牧爷爷写的一篇说明道理的文章,“蛇与庄稼”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发现吧。 二、初读感悟。 1.初读课文。 2.整体感知。 秦牧爷爷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举了哪些具体事例? (文章主要写了蛇与庄稼的联系、猫与苜蓿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也有复杂的情况。) 3.确定探究目标。 秦牧爷爷他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看来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这些事情的联系。 三、精读探究。 (一)探究“蛇与庄稼”的联系: 请大家认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蛇与庄稼的故事。 1.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奇怪) 2.品读描写“奇怪”的句子。 读完后说出你心中的“奇怪”。 预设: 为什么风调雨顺,庄稼却不见起色? 为什么把蛇放入田里,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请带着心中的疑惑再读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奇怪”的语气) 3.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也感到很奇怪,很想问问老农是什么原因,你们能帮助老农说出其中的秘密吗? 学生读写联系的句子。 4.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蛇与庄稼”的联系。 不用修饰词,直接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示意图。 6.老农太高明了,他竟然用蛇解决了庄稼欠收的问题。可是老师还是有些纳闷,你们能猜到老师心中的疑惑吗? 放手让学生猜测提问,一般问题随机解答。 预设: 为什么只有老农才想出这个办法呢? 老农遇事肯动脑筋,他通过仔细研究,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规律,才变魔术般地解决了庄稼欠收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就具体事例说明原因) 7.看来我们要学习老农,要记住秦牧爷爷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探究“猫和苜蓿”的联系。 相信研究“猫和苜蓿”的联系对你们就是小菜一碟了。 1.分组自学第二自然段,完成学习卡片。 2.学生完成板书,并根据示意图讲解“猫和苜蓿”的关系。 3.回归课文,体会作者语言的精练。 对比发现:老农和生物学家都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只要仔细研究,掌握规律,谁都可以解决问题。) 让我们时刻别忘记秦牧爷爷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四、解决问题。 研究随地吐痰的危害。 其实课文中就有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谁发现了是什么问题呢? 1.学生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吐痰和肺结核病人”的联系。 2.学生说出“吐痰和肺结核病人”的联系。 3.理解“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这句话的含义。 (要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只有断绝传染源。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看来,只有弄清楚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才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让我们时刻牢记秦牧爷爷告诉我们的真理:“事物之间……咱们的意愿。” 五、总结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 和学生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继续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三、掌握写法。 掌握秦牧爷爷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四、学生练笔。 让学生选择身边熟悉的事例写一篇说明事理的小文章。 五、检查字词。 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
[小五上]《蛇与庄稼》教学设计之四(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