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四语文教案

[小四上]基础训练(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基础训练1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 ”上两点的拼音规则,使学生区分 和u的不同读音和用法。

2.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能迅速选择字义,训练思维能力。

3.认识代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学习把字句,被字句,能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培养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听、记及转述能力。

5.阅读短文,读懂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6.学习写日记的格式,提高写日记和叙事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听、说等能力。

2.提高学生读懂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提高写日记和写叙事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字·词·句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 ”上两点拼音规则,学生“ ”和“u”的用法。

(二)用音序查字法选字定义,并能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三)认识代词在句中的作用,能用“把字句”、“被字句”等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巩固音序查字法,能迅速选择字义。

(二)学习“把字句”、“被字句”的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拼音。

1.练习目的:

使学生区分 和u的不同读音和用法,明确 上两点在什么情况下保留,在什么情况下省略;省略后注意和u在读音上的区别。

2.观察:

n(  l)  sh&  ju6

n[  l]  x_  l 8

3.练习步骤:

(1)读一读,观察带点字的音节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的“ ”上带点,有的“ ”上不带点。

(2)比一比,带点字音节中的韵母哪个是u,哪个是 ;

学生自行比较、区分。

(3)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 ”上两点可以省去,有的不能省略。

4.拼音规则:

(1)当 和声母n、l相拼时,两点不能省略。

(2)“ ”跟j、q、x,相拼时,头上的两点就省去了。

因为普通话里j、q、x不能跟“u”相拼,只能跟“ ”相拼,所以看到j、q、x后面的“u”就念“ ”。

5.学生朗读,区分 和u的不同读音和用法,熟练掌握“ ”上两点的拼音规则。

(二)用音序查字法查出下面带点的字,并在正确解释后面的括号里画√。

1.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用音序查字法选字定义。

2.训练步骤:

(1)背诵字母表,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①根据拼音首先查出大写字母。

②在大写字母所在的音节中找出所查音节的页数。

③然后根据音节的声调在字典中查出所要查的字。

(2)按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查字。

①按字母,立刻在字典中翻到下列带点字的音序位置,并查出带点字的页数。

顿时  无端  照例

②根据词语,迅速从几种解释中选出确切定义。

③把确切字义带入语言环境中,验证是否正确。

顿然:A.略停(    ) B.立刻(√) C.处理、安排(    )

无端: A.端正(    )  B.东西的一头(    )  C.原因(√)

照例:A.照射(    ) B.拍摄(    ) C.依着、按照(    )  D.对着(    )

(三)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1.训练目的:巩固复习代词的用法。

2.训练步骤:

(1)明确代词的种类:

文中带点的词,都具有代替、指示作用,我们称它为“代词”。

①“他、我们、咱们、您、我”都用来代替人的名称,是人称代词。

其中“他”、“您”、“我”是表示单数的人称代词;“我们”、“咱们”是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

②“这,那儿”都是用来指事物或情况的是指示代词。

③“哪儿”是表示疑问的代词,是疑问代词。

(2)先读懂句子,然后确定带点词语代表的是谁或什么。

①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刻在心里。

他——人称代词。

这——指示代词,指信念。

②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我们——人称代词,指学生。

咱们——人称代词,指师生。

③小华问妈妈:“您带我去哪儿?”妈妈指着不远处的公园,说:“去那儿。”

您——人称代词,指妈妈。

我——人称代词,指小华本人。

哪儿——指示代词,指要去的地方。

(3)朗读句子,理解意思。

①朗读句子,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懂得准确用“代词”的好处。

准确用“代词”可使句子避免重复,做到句意清楚明白。

(四)仿照例子,写句子。

1.练习目的:训练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步骤:

(1)读例句,说说例句中两句话的异同点。

例句:你收拾一下房间吧!

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

比较异同点:

意思相同,但句式不同,后一句是“被字句”。

例句:太阳晒干了地上的水。

地上的水被太阳晒干了。

比较异同点:

意思相同,句式不同,后一句是“被字句”。

(2)分析例句,了解“把”字句,“被”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特点:是用“把”字把句子中的宾语部分提到动词前而,起突出作用。

“被”子句特点:宾语提前,“被”字后面放主语,为突出宾语是主语涉及的对象。

(3)仿照例句,口头改写句子。

①他紧紧地握住老人的双手。

他把老人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②爸爸准确地读出一连串英语单词。

爸爸把一连串英语单词准确地读出来了。

③困难没有吓倒他。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④大家扶着他,一步步走上山来。

他被大家扶着,一步步走上山来。

  

第二课时

  

听话·说话·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听、记及转述能力。

(二)阅读短文,读懂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提高学生听、说等能力。

(二)提高学生读懂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听话、说话练习。

1.训练目的:

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和转述能力。

2.训练材料:

收听少儿广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的内容准备说话练习。

3.训练要求:

认真听,用心记,做好口述准备。

4.训练形式:

(1)先同座位同学互听。

(2)指名让同学在全班说。

(3)全班同学评议。

(4)教师做评议。

5.说话训练要求:

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连贯。

(二)阅读短文练习。

1.默读短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字典注上拼音。

2.带着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做圈画批注。

(1)思考问题:

①国旗班的战士为了掌握升旗时间,付出了怎样的劳动?

②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2)边读边思考问题,自学找答案。

(3)讨论回答问题:

①国旗班的战士为了掌握升旗时间,一方面根据一年365天太阳升落的时间表,确定每月上、中、下旬的升旗时间;另一方面克服阴雨天气给升旗带来的困难。

②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第1自然段:为了使国旗在规定时间升到杆顶,战士们付出了怎样的劳动。

第2自然段:国旗班战士,为了使国旗能和太阳一同升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第3自然段:升旗班战士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4)总结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国旗班的战士,为了使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一年四季都能和太阳一同升起,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体现了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

  

第三课时

  

作文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写日记的基本格式。

(二)提高写日记和叙事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写日记和写叙事文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写日记。

1.导语:日记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应用文,要提倡同学们坚持写日记。

2.复习日记格式:

(1)写日记的格式要求有:

首先要写日期和天气情况,日期包括(年、月、日、星期几);天气情况主要包括(晴、阴、雨、风、……)。日期和天气情况可写在第一行的正中,以后有事便于查阅。

3.日记的内容:

日记的内容: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均可,写感想,发议论也行。内容长短均可,简明扼要。

4.学生日记举例:

  

小乌龟

  

10月24日  星期四  雨

  

今天早上,我刚要上学,看到乌龟急急忙忙地从天井里一股劲地往屋里爬,显出烦躁不安的样子,它们爬上去跌下来的有趣动作真叫人发笑。我想:这鬼东西又要搞什么鬼名堂,为什么一股劲地朝屋里爬。因为要上学,我也顾不得去观察它。

谁知,放学时,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我这才想起:乌龟进屋就是因为要下大雨呀!

这小乌龟真灵,还会预报天气呢!

5.学生练习写一篇日记。

(二)练习给范围作文。

1.审题所给范围:

题目所给范围是回忆暑假生活,从中选择一件有趣的事来写。

2.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启发学生回忆暑假生活,开阔他们的思路,从中选取最符合要求而且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材料。如:参观、游览、钓鱼、游泳、回家探亲、参加夏令营活动等。

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要特别在“有趣”上下功夫。

3.指导学生由说到写:

材料确定以后,让学生先口头说,把要写的事想清楚,说清楚,再落实笔头上。

4.写作文的具体要求:

审题、选材并口头作文的基础上。提写作具体要求,确定文章重点段后,要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写出怎样有趣,语句要通顺连贯。略写内容只要准确地概括叙述就行。

5.编写作文提纲:

确定题目,选好材料,在写作前注意编写作文提纲。根据提纲,一气呵成完成习作。

6.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