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的确立与分析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内容选自江苏省编体育教材初中二年级篮球教材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尝试运用基本动作的能力。
篮球运动具有极高的竞技价值,也具有很好的健身、娱乐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选用篮球这一运动项目,目的是以篮球为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以学习篮球技战术为手段,使学生通过篮球活动锻炼身体,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满足健身、娱乐和休闲的需要。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运动衔接,保护球好等特点。把其作为重要内容对初中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提高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通过教学游戏的安排,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篮球的学练情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今后的篮球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①通过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②使学生在练习中基本学会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及游戏的简单方法,发展灵敏协调等能力。③在游戏和比赛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根据以上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变方向突然和换手后加快运球速度。难点是手脚协调配合。
二、 教法立意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设疑、直观演示、要点提示、讲练结合以及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点及目的作用,同时简化技术难点,降低技术规范,变竞技运动中的篮球为游戏化、普及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篮球,使学习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全体学生都有条件、更有能力参与这项运动。
三、 学练方法
采用自学模仿法、讨论学习法、多球练习法和游戏竞赛法等,让学生多触球、多练习、多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在充满趣味和竞争激烈的游戏比赛中尝试运用所学的篮球技能,激发其学练情趣和求知欲望。
四、 教学程序
鉴于以上考虑,本课教学将通过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 收心热身阶段(8-10分钟)
为能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各关节,增加球感和激发兴趣,通过人手一球跟随模仿教师或身边球性好的学生进行各种球性练习,如高低运球、两手体前交换运球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投入篮球课的学习。此间特意安排2-3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拿球自由发挥、充分表现的机会,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敢于在同伴面前展示自我的信心。
(二)合作探究阶段(18-20分钟)
此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行组织一对一的"你运我抢"游戏,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究:运球一方如何在不被对手抢到球的情况下摆脱防守,运球超越对手?在学生边练习边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边观察边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其次,教师邀请学生配合示范,并语言启发学生总结得出在对手过来抢球时利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使球移到远离防守一侧的方法,接着出示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相互配合之下模仿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为解决好变向及变向后的加速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变方向突然和换手后加快运球速度,使学生明确运球高度降低、动作快、蹬跨转体迅速是完成进行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关键,并通过多种辅助练习训练学生的反应变化速度和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体验乐趣阶段(10-12分钟)
通过上述练习,学生已初步掌握进行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教师适时地引入一场小比赛"看谁最勇敢",把进行间体前变向运球与一对一的运球突破相结合融合于游戏竞赛中,鼓励运球队员勇于突破防守,有敢于与对手拼速度的决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精神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比赛中强化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体验运动和成功的乐趣。
(四)调节身心阶段(5分钟左右)
以学生谈学习中的感受及收获等形式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情感体验。然后以"抓手指"这一喜闻乐见的游戏放松学生的身心,最后提出课后思考题:除了运用进行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突破防守队员以外,还有哪些突破防守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体育信息,拓展知识,同时将体育从课堂引入生活。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