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之一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当时参加葬仪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两个老同志列斯纳和罗赫纳,从法国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马克思的朋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后,恩格斯就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时代背景之二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在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里。18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1844年马克思在法国巴黎结识了恩格斯。以后,他们俩人便一直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共同奋斗,著名的《共产党宣言》是他们俩人合著的。各国资产阶级及其反动政府疯狂迫害马克思,或禁止他主办的刊物出版,或捏造罪名将他逮捕、驱逐出境。在马克思生活极其艰难的时候,恩格斯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无私的援助和莫大的安慰,使马克思坚持从事革命斗争和理论研究。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和十分繁重的工作,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在1883年3月14日下午,当恩格斯到他家里探望时,马克思坐在伦敦寓所的书桌旁逝世了。马克思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到病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四十一年。
马克思的逝世,在欧美各国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的亲密战友和亲属。在葬礼上,恩格斯怀着悲痛而深挚的感情,用英语发表了这篇墓前的讲话。
时代背景之三
一、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得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他的死亡使人是感到意外的。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到了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对恩格斯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眠状态。于是两人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在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与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
二、马克思于1883年1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当时参加葬礼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两个老战友列斯纳和罗赫纳,从法国赶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在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花圈之后,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地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三、把马克思墓叫做马克思全家合墓倒更正确些。它是在伦敦城北一座俯瞰这巨城的小山上的海格特公墓中。一块缠着常春藤的普通大理石碑放在用大理石砌成的坟墓头上。碑上刻着: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
卡尔·马克思的爱妻
生于1814年2月12日,死于1881年12月2日
卡尔·马克思
生于1818年5月5日,死于1883年3月14日
哈利·龙格
他们的外孙
生于1878年7月4日,死于1883年3月20日
海伦·德穆特
生于1823年1月1日,死于1890年11月4日
这全家合墓并没有包括他们全家已死的人。死在伦敦的三个孩子葬在伦敦其他公墓里。海伦·德穆特是马克思的女管家。
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的世界历史情况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完成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写作背景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得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1日,他的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到了马克思那里,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对恩格斯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眠状态。于是两人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在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们亲密战友和亲属,当时参加葬礼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两个老战友列斯纳和罗赫纳,从法国赶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化学家肖苹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在高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花圈之后,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阅读思考
1.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举行。他的生前好友、最真挚的革命战友恩格斯在葬礼上发表了这篇演说。不过,本文是一篇特殊的演讲辞,是一篇悼词。那么请思考悼词有什么特点?同时思考恩格斯是以怎样的情感作演说的?
2.就悼词而言,在内容上一般是概述死者生前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那么在文中恩格斯都列举了马克思哪些功
绩?又是如何评价这些功绩的?
3.悼词在感情上来说,一般是沉痛、悲伤及惋惜的。那么本篇恩格斯的感情是什么?这些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高一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新课)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