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2)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2.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3.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
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
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 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
2.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领略自然之美,认识人类创造的永恒。
(2)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质朴流畅。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本诗深厚凝重的意蕴
教学手段:多媒体
设计思想: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用语质朴平和,但蕴涵的内容十分丰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这首诗表达的内容,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在课堂学习前请学生寻找关于秋的诗歌,从意象入手,比较鉴赏写秋的诗歌。这样,一方面在比较中认识理解了《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表达内容,在具体的学习中了解运用了比较学习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多姿多彩的秋景展示)许多人都为这多姿多彩的秋景所陶醉,写下了无数咏秋的佳作。你了解哪些这方面的作品,请介绍给同学们。
(2)学生诵读自己寻到的关于秋的诗作。
二、 诵读诗歌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教师的发音、断句及情绪表达。
2. 学生朗读,教师结合具体朗读情况作指导。
三、 分析诗歌
1、请从意象的选择运用上入手,分析比较你寻到的秋之诗作与《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区别。
明确:《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以“河流”为中心意象,鲜明集中。
2、请分析比较你寻到的秋之诗作与《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主题内涵的区别。
明确:《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思想意蕴深厚,它不仅仅歌咏作为自然的秋之永恒,表达了自己对秋的热爱,更在诗中表达出人类创造永恒的信心。
3、同桌之间朗读各自寻到的诗作与《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比较它们语言表达之间的区别。
明确:《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语言质朴流畅。语言没有夸饰,如开篇“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就深刻地表达出秋之永恒,自己深深热爱着秋天的风光。语言流畅自然,如“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语言优美抒情地道出面对人类个体生命渺小与自然永恒矛盾的坦然。
四、诵读诗歌并小结
五、作业
1、或分析意象、或分析语言、或分析主题,比较你寻到的诗作与《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区别。
2、课外阅读梁小斌的诗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
六、板书设计: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