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三语文教案

[初三下]《一个都不能少》教案2(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教学目的] 
  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 
  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 
  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 
  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 
  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导演说戏点评法。 
  3.人物形象剖析法。 
  媒体设计 
  1.播放电影片断。 
  2.配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令世人顿时惊醒。今天我们在宣传画廊里也可以找到“一切为了孩子”的誓愿,颇让人欣慰。施洋生的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而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此剧本导演的同名电影,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施洋生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板书课题及作者)。 
  (解说:根据学生关注同龄人群体这一心理特征,由“孩子”为话题切入,激活学生研习课文的热情。一并引出原剧本作者及电影导演,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搜集。) 
  二、解题 
  1.简介电影文学剧本特点(见卡片①)。 
  (解说:先介绍电影文学剧本的特点,以助于学生掌握品味文学剧本的标尺,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 
  2.介绍剧情梗概(见教材注释①)。 
  (解说:为学生理解故事场景,剖析人物形象做张本,并为揭示课文主旨“一个都不能少”的内涵做铺垫。) 
  3.揣摩:根据对剧情的了解,读本文的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 
  (解说:请学生在反复揣摩重读音节的同时,加深对剧本指向的理解。) 
  三、研习课文 
  1.具体研习。 
  (1)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看本文写了哪些画面(尽可能用四字词回答)。 
  (解说:本文依次出现的画面有:摄制节目、观看电视、师生相见、采访捐赠、挥手送别等。通过此项训练,既梳理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以上画面在描述方面有什么特点? 
  (解说:由对画面的概括自然过渡到对其特点的评价,强化了对电影文学剧本特点的把握,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赏析。因为电影剧本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一切都化为画面和动作,容易给人留下事无具细的烦琐平淡的印象。有必要在此方面,根据学生的理解作以引导、点拨。) 
  2.欣赏品味。 
  (1)研读: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感人?用自己的话语来复述其画面,并谈谈感人的原因。 
  (解说:这一环节是激活学生欣赏文学剧本的契机,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感人原因”透析环节,,点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结合学生所选画面进行激情朗读指导。) 
  (2)配乐表演。 
师生同演第一个场景,可由教师扮演“生活七彩桥”主持人,一名学生扮演“特邀嘉宾张春花老师”。 
  (解说:师生共同参与,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教师的充分准备会使“主持人”形象在小观众心头绽放异彩,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时,引发深刻的思考。这将是学习研讨的亮点。) 
  (3)请学生以“导演”身份大胆点评。 
  (解说: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使鉴赏层次得以提升。) 
  3.课堂训练。 
  表达:根据文本内容,按下列句式,请每位学生说一句话。 
  “《一个都不能少》有诸多让人感动的理由,理由之一是……” 
  (解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鉴赏层次,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思考进行评价判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及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师生一起研讨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不仅了解了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还亲身体验了当导演、演员的感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为了教育环境的进步,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关注,老师,学生,家长,一个都不能少! 
  四、布置作业 
  提供条件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并写影评。 
  [板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