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先熟读,互相合作翻译全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诵读、讲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通过叙事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解决方法:学生叙述故事,从中品味。
难点:怎样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体现人物个性?解决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我看过贾平凹写的《听来的故事》一文。其中,故事之一是古代有个英雄,一心想为民除害,他问乡亲们,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山上有只猛虎常吃人,于是英雄上山砍死了猛虎;英雄又问还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海里有只蛟龙,英雄苦战三天三夜终于战胜了蛟龙。村人设宴款待。英雄又问,还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有。英雄问:它在哪儿?乡亲们说,祸害就是你。英雄不明白为什么,决定离开这个村子,可就在他站起来的一刹那,他又跌倒了,因为酒里早就放了毒。这个故事就是从今天我们要学的《周处》演变而来的,《周处》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宋朝文学家刘义庆。
板书:周处 刘义庆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患:忧惧、厌恨;又:再,另外;并:都;皆:都;暴犯:侵害;横:祸害;说:劝说;冀:希望;与之俱:同它一起(浮沉);竟:竟然、居然;始:才;人情:人心;乃:就;正:恰好;具以情告:把(义兴人情及他的)情况详细告诉了(陆云);蹉跎:光阴虚度,这里指过时;贵:意动词,以……为贵,看重;令名:美名;彰:显扬;改励:改过自勉。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讲述周处的故事,最后选出一名给全班同学讲述。
3.学生自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疑点。
参见“素质教育目标、重点、难点、疑点”
4.总结归纳人物个性特点:少年时强悍好斗,祸害乡里,后知错改过,勇于自新,成为“忠臣孝子”。
5.小组讨论:怎样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体现人物个性?
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学识、情绪、处境、性格。
动作要为人物性格服务,如周处“入水击故,蛟或授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可见周处的勇敢、坚韧,这也为他改过埋下伏笔,坚韧的性格促使他坚持改过,终于成功。
6.周处的性格是在什么背景下改变的呢?
(1)周处杀虎、斩蛟归来,看到乡里“更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面对此情此景,他才有了改过之意。
(2)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真正改过在于他自身有了改过的意愿,再加以陆云的鼓励
所致。
两件事通过其行为、心理,完成了周处的变化。
(二)总结、扩展
1.总结
周处在改过自新以前,和蛟、虎共为义兴人民的三害。由于这三害的存在,竟使义兴人民即使“时和岁丰”也痛苦不乐(《晋书·周处传》)。因此,周处的杀虎斩蛟和自我改励的行为,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周处在这个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为民除害、勇于悔过自新的精神品质也是值得赞扬的。
故事说明了一条真理:一个人尽管有缺点和错误,只要肯下决心改正,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2.扩展
生活中,正在成长中的我们少年学生,难免犯错误,所以在生活中、学习中要学习周处的精神,勇于改过。
八.布置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1)为乡里所患。
(2)义兴人谓为三横。
(3)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4)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5)且人患志之不立,何优令名不彰耶?
2.加以合理的想像、夸张,把《周处》改编成白话故事,字数400-500。
[初二上]周处 教学设计示例2(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