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六语文教案

[小六上]桂林山水(人教版)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2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陶冶爱美的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本课主要词语: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认识排比句。注意分号的用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1.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6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二)初读课文,说出各段段意。

(三)观察彩图,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

(四)学习第1、2段,了解桂林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2段,了解桂林水的特点。

(二)说出各自然段段意。

(三)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河非常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的也可以。(请同学们说)你们听说过我国广西省内有个桂林市吗?有谁知道这里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为什么?的确,桂林山水比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她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这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么究竟山有多青、水有多秀、洞有多奇、石有多美?今天,让我们通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学习,来领略一下桂林风光吧!

(二)观察彩图。

    老师来给同学们做导游(出示放大的桂林风景彩图)。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桂林山水吧!

请同学们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的主体是什么?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画面?

(由远及近、由主到次。)

(3)按观察顺序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到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观察,注意水的清澈、山的奇特,边观察边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二三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后的感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1、2段。

1.学习生字、新词。

(1)拼读,记住不好读的字音。如:“峦”,读lu2n不读li3n。“翡”读f7i不读f5i。

(2)分析字的结构,记住容易写错的字形。如:“瑕”右旁是“叚”,不是“段”;“筏”下旁是“伐”,不是“代”。

(3)查字典,理解字义。

(4)读课后词语,了解词意。

2.默读课文,说出各段段意。

3.学习第1段。

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天下)“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4.学习第2段。

(1)默读并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边默读边画出描写桂林水的特点的句子。)

①“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句话的?

(听不到水流动的声音,看不到水流动的样子,好静啊,使人感到周围一片宁静。)

②怎样描写水清的?

③描写水绿时,文中怎样比喻的?

(板书  水:静  清  绿)

(2)指名读课文第2段,体会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3)认识排比句。

(文中描写桂林水的三个特点,运用了三个分句,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桂林的水美。课文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成结构相同的一串句子,我们管这样的句式叫排比句。)

请同学反复读排比句。

齐读。(女生读第1分句;男生读第2分句;男女生齐读第3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请同学说说排比句的作用。

(加强句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4)讲分号。

(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分号的停顿时间比句号稍短一点。)

(5)指点烘托的写作方法。

第2段开始,作者先写大海、西湖,再写漓江,这一段主要是写桂林的水美,为什么要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两者都很美。而漓江水更有它独特的美,它的静、清、绿,是其他江湖无法相比的,所以作者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五)齐读第1、2两段。

(六)作业:读课文,找排比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二)准确理解词的意思: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第3段课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二)理解较难的词语。

(三)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老师引导学生,仿照学习第2段的学法自学第3段。

1.学生默读课文,看彩图,思考:桂林的山怎么美?(边读课文边用“——”在书上画出不懂的语句。)

2.学生质疑,老师解释。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义。)

3.为这段分层,说出每层的意思。

4.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5.小组讨论:

(1)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三个排比句。说说对排比句作用的理解。

(2)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奇”的?

(3)“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你是怎么理解的?

(4)“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6.老师小结: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板书 山:奇 秀 险)

(二)学习最后一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山水相依,互相辉映,美如画卷。)

3.想一想,这段与课文开头第1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三)再读课文、评议欣赏、领悟意境美。

1.看图,再次听配乐录音,展开对桂林山水无比美好的想象。

2.讨论。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背诵课文。

(四)作业:背诵课文。

【小资料】

桂林的山与水  古老而美丽的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公里间。由于石灰岩地形的变化,地下水的浸蚀,地壳变动,以至桂林的山如平地拔起、奇峰罗列,犹如玉笋、翠屏、巨象、驼峰等。桂林的山多岩洞,洞内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各种活灵活现的景物。桂林有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名胜。

漓江  是桂林的主要河流,由东北向东南,与西来的阳江相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两岸奇岩怪石,各具形态;流泉飞瀑、如歌似舞,构成了160华里连绵不断的风景长廊。通常人们用12个字来概括桂林山水的四大特点:江水清,山峰秀,岩洞奇,石头美。

香山  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南距市中心20余公里,为北京西郊西山岭之一。每到秋季,漫山枫叶如火如荼,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解放后建为香山公园。

桂林山水甲天下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李曾伯《重建湘南楼记》中有“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间无兵革之警”的句子。以后历代人士沿袭引用,形成了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基础训练1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句子,复习汉语拼音知识,巩固认读音节的能力。

2.复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能力。

3.辨析词义,理解近义词语,体会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分析例子,仿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练习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5.通过听故事,复述故事内容,谈出自己的体会,提高听说的能力。

6.认真阅读短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短文的内容,并能在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汉语拼音知识,巩固认读音节的能力。

2.复习两种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培养熟练掌握查字典的能力。

3.辨析近义词,体会近义词在句子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拼读句子,复习汉语拼音知识,巩固认读音节的能力。

(二)复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能力。

(三)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体会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复习汉语拼音知识,巩固认读音节的能力。

(二)复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指名背诵字母表。

2.复习汉语拼音声母表。

指名背诵声母表。

3.认读以下声母,注意发音要准确。

p l m r d x z s b z g n
 

4.认读以下韵母。

a e i ia an en ao ou u ang eng

5.教师将第一题中的句子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逐句拼读。(投影时,注意不要一下子将四句话同时出现,先出现第1句,在学生拼读时,先认读每个音节,再拼读一句话。学生拼读完第1句话后,再出现第2句,逐句拼读,四句拼读后,再整体认读。)

6.学生反复拼读句子。

教师指名读。(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7.拼读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然后说出谜底。(这个谜语讲的是玩压板,也可以叫做玩翘翘板。)

8.学生齐读四个句子。

(二)第二题。

1.用音序法查字典。

(1)写出下列小写字母的大写形式。

d(    )
x(    )
y(    )
 
s(    )
h(    )
b(    )
 
e(    )
n(    )
g(    )
 

(2)指名学生拼读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出示卡片。

di4n 典  礼
xi6  协  商
yu8  检  阅
sh8  拍  摄
h$ng 洪 亮

(3)学生查上述加粗的字,记住每个字所在的页码。教师计时,进行比赛。

(4)按照学生查找的情况,排出查得快的前三名。

(5)请这三名同学分别谈谈他们查字典的方法和查得快的经验。

(6)选择所查字的正确解释。

(7)教师小结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根据所查字的音节,按照先查音序,再查音节,注意声调这样三步查找。要求学生能熟记字 母表,这样就能迅速判断所查音序的先后,而不会每查一个字都是从第一个字母A查起。)

2.用部首查。

(1)让学生判断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部首。

迂回  推荐  楷模  融洽  留恋

(2)指名说说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3)比一比,看谁查得快。

(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上面的五个字,并且要说出每个字在什么部,查几笔,最后说出应该选择的解释。)

(4)引导学生归纳用部首方法查字典应掌握的规律性知识。

(通过查字典,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如: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左右对称的字,一般查中间,如:半、夹、出、臾等;凡属“戊”结构的字查“戈”部;对容易数错笔画的部首如“辶”是三笔,学生易错数为二笔,要注意引导学生记忆。)

3.让学生独立填写第二题的表格。

(三)第三题。

1.让学生了解有关词语的感情色彩的知识,教师可以提问:

什么是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汉语词语在句子中表达意思往往带有不同的感情,有些词语含有赞许的感情色彩,我们称这些词语为褒义词;有些词语含有批评的感情色彩,我们称这些词语为贬义词;我们在阅读时,对于句子中词语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要注意体会,只有理解了词语所表达的真实感情,才能正确地读懂句子。)

2.让学生读句子,比较加粗词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果断  武断

如:许小红办事很果断,从不犹犹豫豫的。

给别人提意见要防止武断,不要轻易下结论。

(比较“果断”“武断”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果断”,指处理事情坚决,毫不犹豫,带有赞许的感情色彩。“武断”,只凭主观作判断;形容言行主观片面,含有批评的感情色彩。)

夸奖  夸耀

如:大家夸奖五年级一班的清洁卫生搞得好。

她的功课很好,但是她很谦(qi1n)虚,从来不夸耀自己。

(“夸奖”,是称赞的意思,带有赞许的感情色彩;“夸耀”,指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地位、功劳、本领等,带有批评的感情色彩。)

3.告诉学生懂得了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以后在作文中就要注意准确地选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不同的词语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从下面词语中找出褒义词、贬义词:

团结     夸奖   虚伪   煽动
 机灵    武断   嘴脸   窃取
 果断    勾结   鼓舞   谦虚
 狡猾    夸耀   面貌   争取    

褒义词: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仿照例句的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练习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二)通过听故事,复述故事内容,谈出自己的体会,提高听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变换句子的表达方式,能够掌握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转述的具体方法。

(二)听说训练,通过听老师讲故事,复述故事的内容,然后谈出自己的体会,提高听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

1.指名读例句,比较上下两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投影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认真读细心地观察体会,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第1个句子是“王宁”自己直接表达的,所以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标点是“冒号”和“引号”。而第2个句子不是“王宁”自己表述的,是别人转述的,所以用的是第三人称“他”,标点符号用的也与前边不同,用的是“逗号”。)

2.让学生说说这样变换句子的表达方法的作用。

(通过这一训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人称句式来说。当学生有了这一认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那么在写作文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换人称、句式来表述同一个意思,使得文章的叙述和语言不平淡,多变化,克服叙述语言呆板、单调的毛病。)

3.巩固练习。

(按照前边讲过的方法,让学生练习改写下面的句子,注意强调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1)张老师叮嘱我:“放学回家时,你要把教室的门窗关好。”

(改为:“张老师叮嘱我,放学回家时,要我把教室的门窗关好。”或者改为:“张老师叮嘱我,要我放学回家时,把教室的门窗关好。”)

(2)刘小军说:“我今后要像王强那样积极参加科技活动。”

(改为:“刘小军说,他今后要像王强那样积极参加科技活动。”)

(3)李军说:“我们这次足球比赛,如果得第一,那首先要感谢体育老师对我们的辅导。”

(改为:“李军说,他们这次足球比赛,如果得第一,那首先要感谢体育老师对他们的辅导。”)

(二)听话、说话。

1.导入。

下面,我们要进行听说训练,今天我们听说训练的内容是老师讲故事,同学们听故事,然后复述故事,最后说说自己听故事后的体会。

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复述?复述与背诵有什么区别?(复述是把别人说过的话或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重新说出来,而背诵则是凭记忆照原文读出来。)同学们在复述时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是《谁是画家》。故事中有两个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难记、老师先告诉你们,因为他们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个叫穆律罗,另一个叫塞伯斯蒂。(老师可将两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2.老师讲故事,在讲故事前,老师先提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布置思考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具体时间是什么?

(2)当画家穆律罗知道留画者是谁时,他是怎样赞叹的?为什么?

(3)留画者是塞伯斯蒂,他是怎样被发现的?

(4)画家穆律罗为什么要收塞伯斯蒂为儿子?

3.回忆故事内容,同桌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弄清故事情节。

4.学生质疑,老师针对学生质疑进行解答。

(1)“油画布呈现着一幅尚未完成的圣母玛利亚的头部画像,优美的线条,清晰的轮廓,许多笔调无与伦比。穆律罗看后同样震惊不已。”

(这一情节在复述中要给予重视,这是画家初见塞伯斯蒂的油画时,对他出色的画技表示的惊讶和欣赏,也是故事的起因,引导学生对画面展开想象。“无与伦比”,原意是没有能比得上它的,在这里是说大家赞美油画者的超人画技。“震惊不已”,是说画家看到这样好的油画,出乎意料,感到吃惊,吃惊到自己难以控制自己的激动的样子。)

(2)“他进入了画画的境界:时而点缀着色彩,时而添上一笔,然后再配上柔和的色调。三个小时不知不觉悄然而逝。”

(引导学生在复述这一情节时,首先要理解塞伯斯蒂急于做画的迫切心情和深夜偷偷画画时由开始的紧张情绪到进入画画境界那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时而……时而……然后再……”就是在描述他全身心投入画画时的情景。“悄然而逝”,是说由于他画得十分专心,时间在不知不觉之中很快地过去了。)

(3)“穆律罗听后深为感动,深情地对塞伯斯蒂说:“你的画笔显露出你不再是奴仆,我收你为我的儿子,行吗?……我穆律罗多幸运啊,造就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这是故事的结局。引导学生在复述时要体会穆律罗的激动的心情,语言要有感情,抓住加粗的词展开想象,要准确表达出画家此时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是画家对塞伯斯蒂的勤奋好学、聪明善良的美好品质的肯定,塞伯斯蒂也因而由奴仆变为画家。)

5.放录音,学生第二次听故事。

6.请同学上台复述。教师提复述要求,抓住故事主要情节,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复述,声音要响亮,语句流畅,态度自然。

7.大家评议。

8.讨论。(学生谈听故事后的体会。)

(1)这个故事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些地方?

(2)塞伯斯蒂从奴仆变成画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可以结合以上问题,谈体会,要着重体会塞伯斯蒂的勤奋好学、聪明善良,这是他从奴仆变成画家的根本原因。)

(三)作业。

把你听到的一件新鲜有趣的事情,说给别人听,说前在心里组织好语言,考虑周到,表述清楚明白。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短文,理解文中的词语,体会短文的内容,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二)从阅读中使学生知道银杉树是“稀世珍宝”及为它上保险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