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三首古诗。
5.默写《暮江吟》、《赠汪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讲读第二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初读指导。
(1)解题。板书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期写的一首诗。古代,人们在这一天头上插着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消灾避难,逐渐形成一种风俗习惯。“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即在华山以东。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逐句试讲。(注意书上注解。)
③讲述全诗意思。(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三首古诗《赠汪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且会背诵。
(三)默写《暮江吟》、《赠汪伦》。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想象诗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体会《赠汪伦》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二)讲读第三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赠汪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作的。赠:送的意思。汪伦:李白的好朋友。这是一首赠别诗。李白游览泾县(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专门写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乘舟:坐船。将欲:刚打算。闻:听到。踏歌: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这里说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句意:我坐上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比不上。情:情谊。句意: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干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说一说“忽”和“踏歌声”在这里的作用?
(“忽”字在这里,表明有点出乎意外。“踏歌声”是写好朋友汪伦踏歌送行。朋友离别,本是令人伤感的事情,可汪伦却出乎意料地踏歌来送行。汪伦这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体现了他达观豁然的性格,同时也体现了李白豪爽、乐观的胸怀和两个朋友间心心相印的友谊。用“踏歌声”写送行的情景十分生动,有声有色。)
②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说一说比喻在这里的作用?
(“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用比喻的方法表现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用来做比喻的事物是身边的桃花潭,说潭水再深也不如友情深,非常贴切自然。)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②这种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用深不可测的桃花潭水作比喻,表达朋友之间的友情。作者见景生情,感情自然、真挚,更衬托出汪伦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另一半是红色的。)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独自一人。“倍”,加倍,更加。句意:我孤独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比不上。句意: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4.默写《暮江吟》、《赠汪伦》。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另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找三四首唐诗来阅读,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