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站教案 语文教案 小六语文教案

[小六上]第三届情智语文《月光曲》听课笔记(人教新课标)

文章来源:作者:不详时间:2008-08-08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从名字猜想
    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
    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读初平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情绪高涨的。我是从“忽然……”听到的。读。
    板书:
    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齐读。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是令人振奋吗?)
    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
    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平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习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图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缓
                 同情  起伏
                 感动  激越
  附课堂实录:
  师: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读得响亮,他是我们的课文题目,也是贝多芬的一首夜曲,你再把他当作乐曲读一读。
  生:读
  师:你猜一猜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你最想干什么?
  师:语文课不是音乐课,音乐的旋律要到课文中去听,轻快速浏览,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浏览,第九节。
  师:读一读,你听出了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
  生:自学
  师: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
  生:平和的旋律。
  师:读出来。
  生:“他好象面对……”
  师:你听出了怎样的变化?
  生:越来越高
  师:再后来你听出了怎样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师:板书: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你来读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读,读出这种高昂的旋律。这是我们从文字中听出的旋律的变化。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个别读
  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月光曲(师介绍第一第二第三乐章)问:为什么笑,猜对了吗?看来我们都有一双发现音乐的眼睛。让我们走进贝多芬创作的过程,读读课文,体会贝多芬怎样的心情?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会有什么感觉?
  生1:很轻松。
  生2:很平静。
  师:再读读,注意抓关键词。
  生3:我觉得贝多芬欣慰,听到在这幽静的小路上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
  师:带着愉快的心情,他走进了小屋,有人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读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心情。
  生1:姑娘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师:读读相关句子。指导读。
  生2:小女孩很想听贝多芬弹这首曲子。
  生3:姑娘很无奈,只听过几遍。
  生4:哥哥很难过,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师指导读出哥哥难过的心情。
  生5:姑娘很沮丧。
  生6:姑娘的心情很矛盾。
  师:他体会到矛盾的心情,你体会到了吗?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随便说说”
  师:为什么这么说?屋外的音乐大师是怎样的心情?
  生1:贝多芬同情他们,想立刻进去为他们弹。
  师:板书:同情。贝多芬走进屋子又是怎样的心情?他看到了什么?读一读。
  生:读“……窗前……”
  师:太轻松了,再读一遍。你听出了贝多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十分感动。
  师:板书:“感动”。问:贝多芬怎么弹完一首又弹一首,读读这三段,想想为什么?
  生:轻声读,师巡视指点。
  生1:因为姑娘听出是贝多芬。
  生2:姑娘是他的知音。
  师:从哪里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
  生:姑娘从音乐中能悟出贝多芬的情感。
  师:读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生:齐读
  师:知音难求。查了资料,有人知道贝多芬的性格吗?
  生:性子直的人,很耿直,性格狂燥
  师:贝多芬一生很孤独。就在茅屋,贝多芬遇到了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激动的又何尝是盲姑娘,贝多芬也非常激动。
  生:齐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师:出示图片,师深情过渡……面对这如水的月光,面对这盲姑娘,此情此景,灵感汇集指间,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曲子。
  生:欣赏
  师:读读第九段
  生:配乐深情朗读
  师:美中不足:“似的”没有读准。
  在英国有句谚语: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读了月光曲,就理解了,贝多芬也给了盲姑娘一双眼睛。
  生:读读下面的句子。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飞奔”感受到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1:着急。
  生2:十分欣喜
  师:一种欣喜,一种激动。
  总结:这被音乐界誉为美丽的传说,这传说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出示: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动
  专家点评:南京市玄武区教研室洪灏老师
  一、课堂教学主线清晰,围绕月光曲进行教学。从曲子的旋律到曲子的情感,再到诞生的过程,一直延伸到折射出的人物的情感。这样的思路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
  二、贝多芬的性格,然后他遇到了一个喜欢他、理解他的姑娘,贝多芬是多门的感动?可见这样的情感撞击了贝多芬的心灵,因此它急性创作了这样的曲子。不知这样的传说想象是否真实,把这种普通人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我们很多语文课往往把普通人的情感漠视了,一个曾经说过,一个人力普通情感有多远,就离文化有多远。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更利于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
  三、没有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逐层感悟。要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环节不多,但步步深入。
  四、评价语言力度大而不失中肯。
  一点商榷:在精致的同时是否老师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太多了一点?许多地方是点到为止,学生自我解读的时间和程度还不够,如果在让学生走进去一点,我想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一点。公开课残缺一点怎么办?如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话,那残缺一点就一点吧。